雁荡山头瀑绝奇,药公常为我言之。
半天岂止五千仞,空谷无非风雨时。
司马能书擘窠字,停骖应勒纪游诗。
永嘉烽火于今少,王谢风流万古师。
【诗句释义】
雁荡山头瀑布绝美,药公经常为我描述它。
半天的山高不是仅仅五千仞,空谷中常常有风雨交加之时。
司马能写擘窠字,停下马来应当记录他的游记。
永嘉的烽火已经稀少,王谢的风流是万古师。
【译文】
在雁荡山巅观赏那壮丽的瀑布,药公曾不止一次地对我描绘这美景。
这半天的山有多高呢?难道只是五千仞吗?其实还有更高的地方,那就是“半空”,即半空中的云层。而“空谷”又是指那深深的山谷。因此说,这山的高度并不是简单的五千仞,而是不止于此。所以诗人用“岂止”、“无非”这样双重否定的词语,来强调山之高峻。
这诗中的“风雨时”并非指一般的天气现象,这里应是比喻之意,暗指那险峻的高山上常有风雨交加的景象。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司马能书擘窠字,停骖应勒纪游诗:意思是说,这个司马能够写得一手好书法,而且他写的擘窠字更是别具一格,令人赞叹不已。同时,诗人还特意停下了马,准备停下来写下自己的观感,以此来记录这次难忘的经历。
永嘉烽火于今少,王谢风流万古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今永嘉一带的战争已经很少发生了,而王谢两家却一直保持着他们高贵的风范和优雅的气质,成为了万古流传的典范。这里的“王谢”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两大贵族家族——王导和谢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在任永嘉县尉期间所作。李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富有感染力。这首诗就是一首描写雁荡山美景的佳作。
诗的第一句“雁荡山头瀑绝奇”,描绘了雁荡山的瀑布壮观无比的情景。诗人用“绝奇”来形容瀑布的奇特之处,让人不禁想起古人对瀑布之美的赞美之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句“药公常为我言之”,则是诗人回忆与药公一起游览雁荡山的情景。药公可能是他的一个知己或者朋友,两人共同欣赏着雁荡山的美景,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第三句“半天岂止五千仞,空谷无非风雨时”,进一步描绘了雁荡山的高峻和险峻的特点。诗人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山的高峻,而“风雨交加”则形容了山间时常会有风雨相伴。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丰富,也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第四句“司马能书擘窠字,停骖应勒纪游诗”,则是对那位擅长书法的司马的赞美。这位司马不仅书法造诣高深,而且还能将雁荡山的美景写入诗中,让人赞叹不已。诗人还特意停下了马,准备停下来写下自己的观感,以此来记录这次难忘的经历。
最后一句“永嘉烽火于今少,王谢风流万古师”,则是诗人对永嘉地区的赞美和怀念。他认为永嘉地区战争已经很少发生,而王谢两家却一直保持着他们高贵的风范和优雅的气质,成为了万古流传的典范。这里的“王谢”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两大贵族家族——王导和谢安。
整首诗通过对雁荡山瀑布的描绘、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历史的尊重之情。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