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人重服食,谓可获高年。
闇河采桂实,郦县汲菊泉。
谁知此术妄,修短均由天。
恭人识道纪,委命顺自然。
不求五福备,唯求四德全。
迈种天佑之,寿同金石坚。
孙曾联五代,玉立扶鱼軿。
双双花下拜,齐诵九如篇。
是时华堂暮,仰见秋月悬。
寿星出南极,光射宝婺躔。
亲姻既毕会,敕厨铺贺筵。
虽无蟠桃果,来献彩觞前。
窈窕梨园伎,霓羽舞翩翩。
或弹八琅璈,或鼓云和弦。
何殊瑶池饮,法曲奏云仙。
【注释】
羽人:道士,指仙人。重服食:重视饮食。谓可获高年:认为可以长寿。闇河:暗河,指黄河。“郦县”句: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载,费长房在洛阳市井中得仙,他到过一个名叫郦县的地方取菊泉。汲:汲取。四德:指忠、孝、节、义四种美德。天:指命运,天数。五福:指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五种幸福。修短:指寿命长短。“三生”句:指孙、曾(曾孙辈)联袂五代,都像玉石一样坚贞。扶鱼:即扶摇而上直冲云霄。玉立:形容高洁。“双花”两句:意思是在鲜花丛中双双拜倒,一起诵读《诗经》中《九月》篇的诗。是时:此时。华堂:华丽的厅堂。秋月悬;秋天的月亮高挂在天空。九如:《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其中有“如日斯升”、“如月斯满”、“如南山之寿”等诗句。这两句是说:在秋月下敬酒祝寿。
【赏析】
这首诗是罗太恭人七十寿辰的祝寿词。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罗太恭人的祝愿和颂扬。
第一首,以道士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为题,点出祝寿对象的身份,然后从两个方面写她的特点:一是重视饮食保养身体;二是懂得修短由天的道理。这是为了说明她的长寿不是无故而来的,而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第二首,从罗太恭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引出她的生活情趣,接着又写了她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这里既写出了她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
第三首,以“谁知此术妄”开头,表明自己并不迷信神仙,也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接着指出修短由天,强调了人的生死是天命决定的,不可抗拒。最后写恭人顺应自然规律生活,安于天命安排,不贪求什么福分,只希望保持自己的美好品德,这就是所谓的“五福备”,但罗太恭人只求做到“四德全”。
第四首,从“迈种天佑”入手,赞美了罗太恭人有天赐的福气,使她的寿命像金石那样坚硬长久。接着描写她的子孙后代都很有德行,就像玉石一样坚贞高洁,并且世代繁衍不断。
第五首,写她在秋天傍晚的时候,看到秋月挂在天空,仰视秋月高悬,感到非常高兴。接着写寿星出现在南方的天空,光芒四射,照耀着月亮,使人眼花缭乱。
第六首,从祝贺亲友们到来写起,接着写了宴席上的各种乐舞,最后写到祝寿的人一个个地在花下拜倒,齐声诵读《诗经》中《九月》篇的诗。这是祝寿场面的真实写照。
第七首,写宴会上的音乐,既有古琴演奏的《八琅璈》,又有鼓瑟吹笙奏出的和弦声,使宴会的气氛更加欢乐热烈。这是祝寿宴会上最热闹的场面。
第八首,写祝寿的人们个个都是高雅绝俗的歌舞演员,有的弹奏着美妙动听的八音琴曲,有的击打着乐器的鼓瑟,他们一边奏乐一边跳舞。
第九首,写祝寿宴会上有歌唱的,也有跳舞的,气氛十分欢快。这是祝寿宴会上最热闹的场面。
第十首,写祝寿者中有梨园的歌女,她们在霓虹羽饰的舞衣上翩翩起舞,真是美不胜收。这一句是祝寿宴会最精彩的节目。
第十一首,写祝寿的人中有能弹琴的、会唱歌的,还有会吹笙的、会打鼓的。这些歌舞艺人各司其职,表演了各种绝妙的节目。这也是祝寿宴会上最精彩的节目。
以天上的瑶池作比喻,把人间的宴会比作瑶池饮宴,法曲奏得像天上的云仙在演奏。这是祝寿宴会上最精彩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