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一树冲寒开,梅花闹处春风来。官阁诗人动诗兴,可惜健步难移栽。
君作梅花诗,诗中能有画。岂知能画如能诗,写上生绡逞奇怪。
墨痕枯瘦妙入神,逃禅老人身外身。初疑月地堕香影,便与孤山娱好春。
一幅相遗趣横溢,细数枝南与枝北。披图仿佛到江边,一笑相逢旧相识。
【注释】
沈变堂:名不详,字变堂,号东篱。
冲寒开:冒着严寒开放。
官阁诗人动诗兴:在官府里做官的诗人动了写诗的兴致。
可惜健步难移栽:可惜我的脚步健壮,难以移植梅花。
君作梅花诗:你写了一首梅花诗。
诗中能有画:你的诗中有像画一样美丽的意境。
生绡:一种薄而有光泽的丝绸。
墨痕枯瘦妙入神:墨迹虽干枯瘦弱,但写得极有神韵。
逃禅老人:禅宗僧人。身外身:佛教术语,指超越身体的精神境界(即佛性)。
初疑月地堕香影:开始还以为是在月下,有香气飘来。
便与孤山娱好春:于是便与杭州西湖上的孤山一起欢度春天。孤山在钱塘江边,与西湖相望。
一幅相遗趣横溢:一幅画赠送给你的趣味很丰富。
细数枝南与枝北:仔细数一数每枝梅花的南面和北面各有几朵。
披图仿佛到江边:打开图卷时仿佛又来到了江边。
一笑相逢旧相识:见面时不禁笑了起来,好像已经认识了很久。
【赏析】
这是作者赠给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四句写友人在冬日为诗人所赠梅花图而高兴,后六句赞美友人的梅花诗,最后两句以相逢旧相识作结,抒发了对友人的真挚友谊。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意绵绵,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一、二句“江边一树冲寒开,梅花闹处春风来”,写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在寒冷的冬天里,江边的一棵树傲然地盛开着,梅花盛开的地方春风拂面而来。诗人运用了拟人和拟物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比喻成具有生命力的树木,把春风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第三、四句“官阁诗人动诗兴,可惜健步难移栽”中的“官阁”是指朝廷或官场,诗人在这里用“动诗兴”来形容友人在欣赏这株梅花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而“可惜健步难移栽”则是说诗人虽然喜欢梅花,但却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而无法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去欣赏。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内心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五、六句“君作梅花诗,诗中能有画”中,诗人称赞了友人的梅花诗。他认为友人的诗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而“岂知能画如能诗,写上生绡逞奇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友人诗歌艺术成就的钦佩之情。这里的“生绡”是一种珍贵的丝绸,诗人用它来形容友人的诗歌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的七、八句“墨痕枯瘦妙入神,逃禅老人身外身”中,诗人再次赞美了友人的书法艺术。他觉得朋友的书法线条虽然枯瘦,但却显得非常神奇,仿佛有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而“初疑月地堕香影,便与孤山娱好春”则通过设问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朋友在月光下赏梅花、与孤山上的美景共度春光的美好画面。这里的“孤山”指的是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小山丘,与西湖相映成趣。
最后的九、十句“一幅相遗趣横溢,细数枝南与枝北”中,诗人用“一幅相遗趣横溢”来形容这幅梅花画的艺术魅力。他说朋友将这幅画送给他,让这幅画的艺术情趣更加浓厚了。接着他又说仔细数一数每枝梅花的南面和北面各有多少朵,这既表现了他对画作精细之处的赞叹,又体现了他对朋友深厚的友情。
最后十二句“披图仿佛到江边,一笑相逢旧相识”,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他觉得当他翻开这幅画的时候,仿佛已经回到了那熟悉的江边。而当他看到老朋友时,不禁会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