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自在游,梵林别后几春秋。
脚跟久已环三岛,眼界真成隘九州。
何必随身经卷富,不同糊口稻粱谋。
大千世界无遮碍,一例行云任去留。

行脚僧

竹杖芒鞋自在游,梵林别后几春秋。

脚跟久已环三岛,眼界真成隘九州。

何必随身经卷富,不同糊口稻粱谋。

大千世界无遮碍,一例行云任去留。

注释:

  1. 竹杖芒鞋自在游:穿着竹杖和草鞋,自由地游览。
  2. 梵林别后几春秋:离别梵林已经有几个春秋了。
  3. 脚跟久已环三岛:脚跟早已环绕了三个岛屿。
  4. 眼界真成隘九州:视野开阔得像是能够看到整个九州(古代中国分九州)。
  5. 何必随身经卷富:为什么需要随身携带那么多的经卷来装富呢?
  6. 不同糊口稻粱谋:不必像普通人那样为了生计而奔波。
  7. 大千世界无遮碍,一例行云任去留:在广阔的世界中,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随心所欲地行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行脚僧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精神风貌。诗人用“竹杖芒鞋”形容行脚僧行走江湖,不拘泥于世俗礼法;“梵林别后几春秋”则表达了行脚僧离别寺庙后的岁月变迁;“脚跟久已环三岛”意味着行脚僧足迹遍及三岛,展现出他广泛的经历和深厚的修行;“眼界真成隘九州”则形象地描绘了行脚僧的视野之广阔,仿佛能俯瞰整个九州大地;“何必随身经卷富”反映了行脚僧对于财富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富足不在于物质的积累;“不同糊口稻粱谋”则揭示了行脚僧与普通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一句“大千世界无遮碍,一例行云任去留”更是彰显了行脚僧对佛法的信仰和对世间万物的态度,他们不受任何束缚,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上。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行脚僧的生活状态,又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修行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