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帽疲驴作壮游,五年犹记魏城秋。
消磨意气思田里,散落诗词遍酒楼。
井底公孙人几辈,隆中诸葛自名流。
重来燕子新巢觅,也共春光到益州。
【注释】魏城:在今陕西凤翔。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年间流寓梓州时所作。首联写诗人重游魏城的情事,次联写诗人对田园的向往,三联写诗人在酒楼中作诗的情景,尾联写诗人在成都燕子新筑的巢穴寻找春天的到来。全诗语言平易通俗,风格朴实自然,但感情真挚,富有生活实感。
鸟帽疲驴作壮游,五年犹记魏城秋。
消磨意气思田里,散落诗词遍酒楼。
井底公孙人几辈,隆中诸葛自名流。
重来燕子新巢觅,也共春光到益州。
【注释】魏城:在今陕西凤翔。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年间流寓梓州时所作。首联写诗人重游魏城的情事,次联写诗人对田园的向往,三联写诗人在酒楼中作诗的情景,尾联写诗人在成都燕子新筑的巢穴寻找春天的到来。全诗语言平易通俗,风格朴实自然,但感情真挚,富有生活实感。
【注释】 眼波媚:指眼神如水。 别忆:离别时思念对方。 碧玉破瓜年:《诗经·卫风》:“碧玉搔头,青丝结发。”后以之比喻少女。破瓜,古时女子十五岁称“破瓜”,十六岁称“齐眉”。 娇小谢华铅:娇小,年轻貌美。谢,通“卸”。 入伊心里,非关酒后:进入她的心里,与饮酒无关。 即在愁边:即在忧愁之中。 分明彊笑难抛却,消息透人前:勉强笑着,掩饰不住对对方的思念。 黏泥带絮:粘着泥土和飘飞的柳絮
【注释】 1. 陂塘柳:指柳树。陂塘:池塘,水边的平地。柳:指垂柳。 2. 恨悤(hòu)悤、好春抛却:怨恨春天抛弃了自己。 3. 海棠阶下风软:春风拂煦,海棠花开得娇嫩柔软。 4. 朝来妆罢娇无那:早晨起床梳妆完毕,娇美如玉的脸儿已无颜色。 5. 正是雪消云暖:正是春回大地,雪消云暖,天气晴和了。 6. 帘不卷:窗帘没有卷起来。 7. 要录曲、屏风深闭无人见:想弹奏曲调,但屏风紧紧地关闭着
临江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丝雨低迷迷古道,朝来分外凄清。” 这句话描述的是春天细雨绵绵的景象,雨水使得古老的道路显得朦胧而迷离,清晨时分更增添了一份凄凉和清冷。 - 第二句:“遥山兀自不分明。”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处山峰的模糊不清感。由于细雨的影响,远处的山峰似乎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 第三句:“云连双凤驿,烟锁内江城。”
诗句输出:枕上五更风劲,雪上归鸿爪印,寒原衰草日如霜,不信花朝近。 译文输出: 在夜深人静的清晨,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感受着外面凛冽的北风呼啸。 那飘落的雪花就像一只只鸟儿的脚印,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看着原野上枯萎的野草,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告诉我春天已经远去,花朝节也不复返了。 注释输出: - 五更:指天将破晓时的时辰,此时天气寒冷。 - 风劲:风势很大。 - 爪印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名为《沁园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疑病疑痴,小撇还来,将行又慵。 疑病疑痴:作者怀疑自己有病,也怀疑自己有痴呆的症状,可能是由于他长时间在外地工作或生活,身心疲惫所致。 小撇还来,将行又慵:这里的“小撇”可能是指作者离开家乡或朋友时的一种依依不舍之情。而“将行又慵”则表达了他即将离开但又感到慵懒的情绪。 奈沈沈夜柝,者番愁客,潇潇暮雨,几遍撩侬。
【注释】 渌水:清澈的河水。蒲帆:用蒲草编织的船帆。波似绮:波纹如锦。 城影分明:城的影子清晰可见。花影避:花朵的影子躲避着什么。情事:旧情人的情事,指前情人。卿:你。蠡壳:螺壳,古代一种乐器。短窗:小窗。深院里:庭院深处。猛犬:凶猛的狗。昆仑:神话中的山名,昆仑山在今新疆中部。寂寞东风:东风冷落、凄凉。销凝:惆怅、怅惘。天上人间:泛指天上和人间,这里指天宫和凡尘。意:心意。 【赏析】
【注释】: 1. 飞近:靠近。2. 深院:深深的庭院。3. 香朝:早晨沐浴时散发的香气。4. 落英:指落花。5. 寂寞:孤单。6. 珠钿:珍珠和玉石镶嵌的首饰。7. 玉燕:玉制的燕子形状的装饰品,常用于簪子或发饰。8. 还懒:不想动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的是春日美人在深院中梳洗的情景。 上片开头三句写花的飘飞,接着写美人在深院中梳洗的情景,最后用一个“坐”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来回答。 “五载”指五年的时间,即诗人在凤城居住了五年时间;“赋游仙”,指诗人作赋以游仙诗;“玉宇琼天”,指天空中洁白的云彩,用此比喻京城的美好景象;“小怜情绪独缠绵”,指诗人自己对京城的喜爱,并独自沉醉其中;“堪笑当时真孟浪”
【注释】 过龙门:经过龙门山。 方筱泉:即方子攸,字筱泉。 太守:指郡守。 宜春苑: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汉武帝时建,唐时为宫苑。 斗芳妍:竞艳斗丽。 斜贴花钿(diàn):斜插着花形的装饰品。 桂堂前:在宜春苑中。 秃襟:空荡无物的衣服。 十二华年:指十二年的时光。 娇面嫣然(yān):娇美的脸微微上翘的样子。 阿谁催逐祖生鞭:阿谁是谁?催促他赶路的人是谁?祖生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这首诗的原文是: 《南歌子·同余吾太史题美人册子》 宝髻三三夜,兰襟九九辰。 盛时梳裹一番新。 只恐仙风吹去掌中身。 绣被焚香懒,春镫梦里频。 十三模样惯含颦。 不及猧奴犹得暂时亲。 注释: 1. 宝髻三三夜:宝髻(发髻),三三夜(晚上),指美人夜晚梳妆的美丽发髻。 2. 兰襟九九辰:兰襟(衣襟),九九辰(星宿名),指美人早晨穿戴整齐的美丽衣襟。 3. 盛时梳裹一番新:盛时(美好的时候)
【诗句】 逶迤石屋岭,罨蔼南屏山。 森然列翠屏,势欲全湖环。 看山贵看色,岂必穷登攀。 譬如绝代人,望远尤珊珊。 参差倚岩树,掩映峰孱颜。 浓翠暖欲飞,荡漾如层澜。 微风一披拂,散入虚无间。 此景静中会,欲画无荆关。 【译文】 在云栖寺与小米同行,从理安返回南屏。傍晚眺望美景,心中充满了欣赏之情。 逶迤曲折的石屋岭,罨画般的南屏山。 青翠茂盛的山峰排列如同屏风,似乎想要环绕整个湖泊。
暮春偕小米由云栖抵理安回至南屏晚眺 归途缘江行,西折入幽邃。 四山何娟娟,雨洗出新翠。 江如对豪客,到此觌佳丽。 溪流导我行,峰峰启还闭。 层崖夹丛筱,日色不到地。 虚亭翼然迎,晓我行已至。 但闻云外钟,不见山中寺。 注释与赏析: 第1-2句: 归途: 指诗人的归程。 缘江行: 沿着长江而行。 西折: 向西转弯。 幽邃: 幽深隐秘的地方。 第3-4句: 四山:
暮春偕小米由云栖抵理安回至南屏晚眺 薄雾不成雨,霁景明朝晖。 行行准芳塍,麦老豆荚肥。 传闻竹深处,有士开禅扉。 岂惟竹径深,水绕山亦围。 竹深不见天,零露午未晞。 此中得延伫,日暮应忘归。 何必定入门,妙理悟者稀。 翻译: 暮春时节,我与小米从云栖寺出发,抵达理安。傍晚时分回到南屏眺望风景。 轻薄的云雾没有变成雨水,晴朗的天气在明天会更加明亮。 行走间可以看见整齐的农田
【注释】 1、丰台艳:丰台的美女。 2、姚冶芍田霞:形容丰台上盛开着色彩绚丽的芍药花。 3、九折阑干:指栏杆有9折,形容楼台高峻。 4、二分风力:一半的风。六畦花:6亩的芍药花。 5、放云芽:指将云母芽(一种中药)放开晾干。 【赏析】 《望江南·丰台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意境开阔。上片写丰台景色,下片借景生情。 上片“丰台艳,姚冶芍田霞。九折阑干千叶种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1. 诗句解读: - "倚东风,烘旭日,浓艳簇瑶京。":描述了牡丹在春风中盛开,阳光照耀下的壮丽景象。 - "银盘轻粉露华清。颜色称倾城。":描绘了牡丹花瓣如银盘中的水滴般晶莹剔透,露珠滋润后更显娇嫩,其美丽足以令城市为之倾倒。 - "绮陌青,春酒绿,早办阿娇金屋。":暗示着牡丹已经准备就绪,如同古代女子精心打扮,准备出嫁一般。 - "天香腻染美人衣,晓惹御香归。"
诗句:新种橘奴肥,冷艳梅魂瘦。回首江州驿路长,百里烟痕皱。 译文: 新种植的橘子长得圆滚滚、肥嘟嘟,就像那傲人的梅花一样清瘦。每次我离开江州时,总感觉路途遥远、景色如烟。生疏的人世中我从未感受过春天的忧愁,它悄然融入了郎君的衣带之中。南方珍贵的香罗被带回家,却别无选择只能将相思豆买回。 赏析: 胡薇元在《卜算子·新种橘奴肥》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