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如睹中兴,有清更吊寒湘水。艰难组练,仓皇楼橹,风云伊始。一蹶枋头,重封崤谷,谁窥天意。剩江山依旧,功成痛定,忆慷慨,靴刀事。
当日参军蛮语,决危疑、琅琅大计。怀沙竟挽,回天终赖,沈碎伤逝。莽莽神州,寥寥人物,而今何世。只闻鼙太息,惊波楚渚,又秋风起。

【注释】铜官:今湖南长沙。靖港:在今江西万安县境内。曾文正:指曾国藩,字子固,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历任湖南巡抚、直隶总督等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译文】水龙吟·题章价人太守铜官感旧图 曾文正初战靖港,兵挫,愤想投水,章君援之以免。到文正卒后,乃为此图以记。其子曼仙太史出图徵题 画中如睹中兴,有清更吊寒湘水。艰难组练,仓皇楼橹,风云伊始。一蹶枋头,重封崤谷,谁窥天意。剩江山依旧,功成痛定,忆慷慨,靴刀事。当日参军蛮语,决危疑、琅琅大计。怀沙竟挽,回天终赖,沈碎伤逝。莽莽神州,寥寥人物,而今何世?只闻鼙太息,惊波楚渚,又秋风起。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为曾文正的一幅画像而作的题咏。曾文正即曾国潘,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二十年(1840)中进士,历任湖南巡抚、直隶总督等职。咸丰元年(X85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先后镇压了石达开、李秀成领导的多次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不久因“剿饷”问题与李鸿章发生争执,导致“丁巳再抚”,即第二次围剿太平天国失败。同治五年(1866),他又出任两江总督,主持镇压太平军。这首词就是他在担任安徽按察使时所作。词中的“铜官”,指长沙,是当时曾国藩的家乡。据《清史稿》载,曾文正一生有三处“铜官”,一处在湖南,一处在江西,一处在湖北。这三处“铜官”分别代表了他的三任职务,即湖广总兵马长、江西巡抚、湖北巡抚。

第一段:“画中如睹中兴”。这是全词的开端,也是对这幅画像的赞美。中兴,是指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曾文正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第二句:“有清更吊寒湘水。”这里的湘水泛指南洞庭湖一带地区。湘水流域是曾文正曾经流过的地方,所以他在这里吊唁。第三句:“艰难组练,仓皇楼橹,风云伊始。”这几句描写了战争期间的紧张气氛和艰苦环境。第四句:“一蹶枋头,重封崤谷,谁窥天意。”这句意思是说曾文正虽然失败,但最终又重新组织军队,收复失地。第五句:“剩江山依旧,功成痛定,忆慷慨,靴刀事。”意思是说战争结束后,国家恢复了平静,但胜利的代价太大,令人痛心疾首。第六句:“当日参军蛮语,决危疑、琅琅大计。”这句意思是说曾文正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制定了许多重要的计划。最后一句:“怀沙竟挽,回天终赖,沈碎伤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曾文正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未能看到国家的真正强大。第八句:“莽莽神州,遥遥人物,而今何世?”这是对历史的评价。第九句:“只闻鼙太息,惊波楚渚,又秋风起。”这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整首词通过对曾文正一生经历的评价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