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英历乱如红雨。东风断送春归去。飘泊正愁生。深闺万里情。
留春应不住。独倚慵无语。际此奈何天。教人镇日闲。

【注释】

①飞英:花落。②红雨:落花如雨。③飘泊:漂泊,流浪。④愁生:愁思生起。⑤深闺万里情:远在万里之外的深闺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⑥留春:留住春天。⑦独倚:独自一人倚靠。⑧际此:当此时。⑨奈何天:多么难熬的天气!⑩镇日闲:整天闲着无事可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的词。上片写春去而人不归,下片写人在而春不驻。全词以“愁”为线索,层层抒写春归人的离愁别恨,语言明白浅近而又韵味无穷,颇能道出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是一首传神的佳作。

“重叠金摹‘花落水流红’”句意,本指唐玄宗时杨贵妃所制《霓裳羽衣舞曲》中的一句歌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重”字,有重复之意。“金摹”指用金粉描画、修饰或涂饰。这里指用金色描画花瓣。这两句是说,落花纷纷,如同水流中的红色,一片片地从空中飘落下来。“飞英”与“花落”相呼应;“水流红”与“红雨”相照应;“重”字既点染了花朵,又渲染了落花的繁多。

“飞英”,即落花;“历乱”,纷落的样子;“如红雨”,形容花瓣纷纷扬扬,犹如雨中落红。“东风断送春归去”,春风把残春吹得无影无踪,似乎连春天都不愿再来了。这两句紧承上句,描写了一幅暮春时节的图画:红花凋零,绿叶枯黄,一派残败景象。诗人由花落联想到春尽,由花开想到花落,写出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色。但“东风”二字,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使读者感到,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春天的气息还依然存在,只是人们已无法再感受到它了。这就自然引出了下文的感慨。

“飘泊正愁生”,飘泊:四处流浪,不得安居。这两句说:“我正处在飘泊之中,心中愁绪不断产生。”诗人以飘泊自比,表明了其内心之苦闷。“深闺万里情”,深闺:内宅深处。这两句说:“我身在千里之外,心悬远方亲人。”诗人以“万里情”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思乡怀人之苦。

“留春应不住”,“留春”指留住春天,让春光永驻,“应”是应当的意思;“住不住”就是是否能够长久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指春天)应该留住春天,让春天永远留在人间,但你为什么就要离去呢?作者对春天留恋不已,但又无法挽留,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依恋之情。

“独倚慵无语”,独倚:独自倚靠。这两句是说:“我独自倚靠在窗前,百无聊赖地呆呆地望着天空。”诗人用“独倚”、“慵”、“无语”等词语,描绘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以及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际此奈何天”,“际此”是说此时此刻;“奈何天”是说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这两句是说:“此时此刻,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诗人用“奈何天”、“际此”等词语,表现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困惑。

“教人镇日闲”,教人:使人;镇日:整天。这两句是说:“使我整天无所作为地闲坐在这里。”诗人用“镇日闲”、“教人”等词语,表达了自己的失落和无助。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情绪。

【鉴赏】

这首词以“花落水流红”开篇,用重复手法强调落花之多,暗示着春光的消逝。接着,“飞英历乱如红雨”,以“红雨”比喻落花,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暮春时节的景象。然而,“东风断送春归去”,则将春天的离去与无情的东风联系起来,表现出作者对春天逝去的不舍和惋惜。

“飘泊正愁生”一句直接点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不断滋生。“深闺万里情”,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身处远隔万里之外的情景,更加凸显了他心中的孤独和无助。而“留春应不住”,则表达了他对春天离去的不理解和困惑,似乎认为春天应该永远留在人间。

最后两句“独倚慵无语”和“际此奈何天”则揭示了他内心的无奈和焦虑。面对风雨交加的天气,他只能独自倚靠在窗前,百无聊赖地凝视着天空。这种场景不仅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这首词以春光的消逝为背景,通过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描绘和表达,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愁绪和无奈。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和批判,堪称一首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