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沈石篑倚金支,翠栝阴中读《楚辞》。
旧注好纂《鸿烈》解,穹碑为访禹陵祠。
枝言何用夸三耳,飞遁终期法九师。
压担奇书燕市去,参差笑谢市中儿。
【注释】
- 森沈(shēn shěn)石篑:山石,形容石质坚硬。倚金支:靠在金属的支撑上。金支,指井栏。金支,是井的栏杆。
- 翠栝(cuìguǎ)阴中:绿柳树荫下。
-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总集,共三十一篇。
- 旧注:指前人的注释和评论。
- 《鸿烈》:即《汉书·艺文志》。
- 穹碑:高耸的石碑。
- 三耳(yǐ):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三个音调。
- 法:效法。
- 压担:负担很重的意思。
- 谢市中儿:《世说新语》记载:晋代车骑将军羊祜,有次乘车经过闹市街头,一个卖鱼的小贩拦住他的车,说:“您看我这条鱼新鲜不?”羊祜说:“你车上的鱼比我这里的鱼还要新鲜。”卖鱼的小贩说:“那好,我给您拿一条鱼来,保证比您的还新鲜。”羊祜问:“你这条鱼怎么证明它比您的鱼更新鲜呢?”小贩说:“我卖的鱼,都是从上游运来的,而您这鱼是从下游运来的,所以您的鱼新鲜。”羊祜听后大为赞赏,便请他当了官。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读书人轻视学问,只求速成。燕市:指洛阳街市,因为洛阳在战国时属燕国。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归隐后,在家乡洛阳的街上闲逛时所作。陶子缜是诗人的儿子,诗人以“陶”字行。诗中的“陶子缜”即是诗人自己。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此时他已厌倦了官场的争斗与尔虞我诈,决定隐居山林。此诗通过描绘陶子缜归隐途中的景象以及他所见到的人、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官场的不满。
首联写陶子缜回乡的情景。诗人描绘陶子缜背负着沉重的书卷,行走在石砌的井栏旁,周围是翠绿的柳树,在柳树的荫下阅读《楚辞》,表现出陶子缜对古籍的热爱。
颔联写陶子缜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两位前人注释《汉书·艺文志》并认为它是研究《楚辞》的最好参考书的学者们。他们正在高高的石碑下讨论关于《楚辞》的注解问题,希望能找到更好的理解方式。
颈联写陶子缜回家后,看到村里的一些年轻人都在学习《楚辞》,他们把这本书当成了最宝贵的财富,就像羊祜当年遇到卖鱼的小贩一样。他们用三个音符去诠释书中的内容,希望能超越羊祜当年的成就。
尾联描写陶子缜在回家路上遇到的一群年轻人,他们在路边的摊位上摆开阵式,大声叫卖着他们的商品。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比陶子缜带回来的还要好,让陶子缜不禁笑出了声音。这一景象让人联想到羊祜当年在洛阳街上买鱼的故事,那些年轻人们用卖鱼的方式,来向羊祜证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