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峰崒起削青成,似有群仙抗手迎。
日出常疑塔光现,云来时挟溪声行。
窗中一水浮衣带,洞里三生访石枰。
我欲山中听斋鼓,安心未肯学屠鲸。
【注释】
桐君:山名,位于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孤屿:孤立的岛屿。
崒(zú):高耸的样子。峭拔突兀。
“似有群仙抗手迎”:仿佛看到有仙人在挥手迎接。
“日出常疑塔光现”:太阳出来的时候,好像塔上的光线出现一样。
“云来时挟溪声行”:云雾来的时候,挟带着溪水的响声流过。
“一水浮衣带”:一汪清流就像衣带般漂浮在水中。
“三生访石枰”:三生石上曾经有人下棋。
“我欲山中听斋鼓”:我想要到山中去聆听打斋钟的声音。
“安心未肯学屠鲸”:安于本分,不学那些捕鲸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桐庐一带游览时所作。桐君岭是浙江与江西两省的界山,也是浙东第一高峰、浙江第一大岭,为天目山脉的主峰。此诗描绘了诗人游桐君岭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的情怀,表现了他超然物外、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隐逸思想。
首联写桐君岭的高峻险要。“危峰崒起削青成”,山峰高峻突兀,像削成的一般,直插云端,巍峨壮观。“似有群仙抗手迎”,仿佛看到仙人在挥手迎接,形象地写出了桐君岭的雄伟气势。“峭拔突兀”四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以生命,写出了山之高峻。
颔联描写诗人登山途中所见景色。“日出常疑塔光现”,朝阳初升的时候,好像塔上的光线出现一样,写出了朝阳初露时的壮丽景象。“云来时挟溪声行”,云雾来的时候,挟带着流水的响声流过,写出了云雾缭绕、溪声不绝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渲染,把桐君岭的雄奇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心旷神怡。
颈联写诗人在山中游玩时的所见所闻。“窗中一水浮衣带”,诗人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山水景色,就像衣带般漂浮在水中。“洞里三生访石枰”,诗人在山洞里面,看到了三生石上曾经有人下棋,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想起了古人留下的足迹。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山中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尾联写诗人的心境。“我欲山中听斋鼓”,我想要到山中去聆听打斋钟的声音,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安心未肯学屠鲸”,安于本分,不学那些捕鲸的人,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思想。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和心情变化,展现了他内心的世界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