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绝命词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注释:

  1. 赋性生来本野流:我生来就有野性的本性。
  2. 手提竹杖过通州:提着竹杖走过通州(地名)。
  3. 饭篮向晓迎残月:早上拿着饭篮迎接着残存的月光。
  4. 歌板临风唱晚秋:在秋风中弹奏着歌曲。
  5. 两脚踏翻尘世路:双脚踏碎了尘世间的道路。
  6. 一肩担尽古今愁:承担起了古今所有的忧愁。
  7. 如今不受嗟来食:现在不再接受别人施舍的食物。
  8. 村犬何须吠不休:乡村里的狗也不需要不停地叫唤。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绝命诗篇。首句“赋性生来本野流”表达了诗人天生具有野性的本性;接着,“手提竹杖过通州”描绘了诗人手持竹杖,勇敢地穿越通州的情景,形象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风貌。
    第二句“饭篮向晓迎残月”描述了诗人在清晨带着饭篮迎接着残存的月光,暗示了诗人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态度。第三句“歌板临风唱晚秋”则是诗人在秋风中弹奏歌曲,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两脚踏翻尘世路”和第五句“一肩担尽古今愁”都体现了诗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展现了诗人敢于挑战一切困难的决心。最后一句“如今不受嗟来食”表明了诗人已经摆脱了对他人的依赖,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村犬何须吠不休”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坚定与自信。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