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横排万马,尽屯在、长城墙下。每到三更素商泻。湿龙楼,晕鸳机,迷爵瓦。
谁复怜卿者?酒醒后、槌床悲诧。使气筵前舞甘蔗。我思兮,古之人,桓子野。
秋气横排万马,尽屯在、长城墙下。每到三更素商泻。湿龙楼,晕鸳机,迷爵瓦。
谁复怜卿者?酒醒后、槌床悲诧。使气筵前舞甘蔗。我思兮,古之人,桓子野。
注释:
秋气横排万马,尽屯在、长城墙下。每到三更素商泻。湿龙楼,晕鸳机,迷爵瓦。
谁复怜卿者?酒醒后、槌床悲诧。使气筵前舞甘蔗。我思兮,古之人,桓子野。
译文:
秋天的风势强劲,像万匹马奔腾一样,全都聚集在长城墙下。每到半夜三更,月光如素,照在龙楼上,映出鸳鸯楼的影子。谁能同情我呢?等我酒醒后,会敲打着床铺,感叹不已。宴会上,我挥动着酒杯,跳舞时像甘蔗一样挥动着双手。我想到了古代的人,想到了桓子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怀人的小令。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秋”字统领全篇,“秋气”是秋的象征,“万马”是秋风之状,“秋气横排万马”,写出了秋风的力量和气势。“尽屯在”三句写秋声,“素商泻”点明是深夜,“湿龙楼”、“晕鸳机”、“迷爵瓦”分别形容秋风吹拂过的龙楼、鸳鸯楼和琉璃瓦,既写出了秋夜的寂静又写出了秋夜的声音。“谁复怜卿”一句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使气筵前舞甘蔗”,表现了词人的豪爽之情。“我思兮”一句抒发了词人的感慨。“桓子野”是作者仰慕的人物,也是他心中的理想形象。
这首词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