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畔蚕丛路。记当日、锦城丝管,华阳士女。一自愁云霾蜀栈,飞下桓家宣武。有多少、花钿血污。十万娥眉齐上马,过当年、花蕊题诗处。葭萌驿,鹃啼苦。
春宵高宴元戎府。明月下、玉容暗淡,有人低诉。妾本成都良家子,叹息鸾分钗股。客亦为、泪零如雨。掷去黄金归破镜,问德言、还识菱花否?吾事毕,拔身去。
【注释】
天畔:天上,天空。蚕丛:古蜀国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华阳:指成都(今属四川)。锦城:即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的统称。华阳士女:成都的妇女。
桓温:东晋时名将,曾镇守成都。宣武:桓温的字。
花钿:用金花镶嵌的首饰,代指妇女。血污:战乱中流的血。万蛾眉:指妇女。
葭萌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鹃啼:杜鹃鸟悲鸣。苦:悲哀。
元戎府:将军的官邸。高宴:丰盛的宴会。玉容暗淡:形容妇女因战争而失容。有人低诉:有人低声诉说。
鸾分钗股:比喻战乱使夫妻分离。客亦为:你也是。泪零如雨:形容伤心落泪的样子。掷去黄金:放弃金饰。破镜:破碎的镜子。德言:陈仲献,作者的朋友,号德言。还识菱花:菱花镜,妇女用的梳妆用具。菱花,镜子。
【译文】
记起当年锦城的丝竹音乐,成都的美女如云。自那日以后,战乱不断,我与友人离别,多少美丽的女子都战死沙场。
春夜高宴在将军府里,明月之下,美人容颜黯淡,有人低声诉说着别离之苦。我本是成都的一个良家女子,叹息自己命运多舛,像被折断了钗股一样。你也是泪流如雨啊,我们抛弃了金银宝物,只带着破镜而去。问你能否认出我的菱花镜?我已经离开这里了,不再回头。
【赏析】
此诗首句“新安陈仲献”点明作诗者的身份和姓名,是诗人的表弟。次句“天畔蚕丛路”化用唐人诗句:“蚕丛路,天地合悠悠”。蜀地的蚕丛山,据说是由蚕所化而成,所以称蚕丛。蚕丛山是蜀国的发源地,相传黄帝时蜀王蚕丛始教民稼穑,教民织布,因此蜀地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这两句诗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蜀地山水图。
第三句“记当日、锦城丝管,华阳士女”承接上句,回忆当年繁华景象,锦城即今成都,锦城丝管即成都的音乐歌舞。华阳即今四川双流县,当时是蜀国的首府。丝管指笙、笛等管乐器;华阳指成都;士女指男女青年。这一句写当年成都的生活多么热闹,人们欢歌笑语,一派升平的景象。
从第四句开始,转入现实生活。“一自愁云霾蜀栈”,自从蜀汉灭亡后,蜀地就处于战乱之中,百姓生灵涂炭。“飞下桓家宣武”,东汉末年,桓温任征西大将军,镇守成都,他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因而被称为“桓家”、“桓公”。桓温死后,成都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有多少”三句,诗人感慨万千,感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许多妇女都死于非命。
第五句“十万娥眉齐上马”承上启下,写战乱中成都的女子纷纷投军参战的情景。“蛾眉”借指女子,这里泛指妇女。“齐上马”指她们全都上了战场。这一句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六句“过当年、花蕊题诗处”,回忆昔日与友人一起赏花赋诗的情景。“葭萌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南,是古代入蜀要道上的著名驿站。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当年游历蜀地时的心情愉悦,也暗含着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七句“过当年、花蕊题诗处,葭萌驿”,诗人回到故乡成都后,发现那里也遭受到了战火的洗礼。于是诗人想起了当年与朋友一起游览成都花蕊夫人墓的情景。花蕊夫人姓黄,唐代蜀国灭亡后,她随丈夫孟昶到宋营投降,被封为贵妃,赐号花蕊夫人。诗人在这里回忆起与她一起赏花、赋诗的美好时光,但遗憾的是,如今她已不在人间。
第八句“葭萌驿,鹃啼苦”承上启下,写诗人听到鹃鸟叫声时的哀怨之情。鹃啼即杜鹃啼鸣,古人认为杜鹃叫时,意味着离乡背井之人即将归来或亲人将要逝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九句“春宵高宴元戎府”承前启后,写诗人回到家乡后参加将军府里的盛宴。元戎府是将军的住所,这里的高宴是指盛大的宴会。这一句既是对前面的回忆的补充,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第十句“明月下的玉容暗淡,有人低诉”承上启下,描写将军府里宴会上的场面。“玉容暗淡”指妇女的面容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有人低诉”指有人在低声诉说自己的痛苦遭遇。这一句描写宴会上的妇女们因为战争而失去美貌的情景。
第十一句“妾本成都良家子,叹息鸾分钗股”,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自己被迫离开家乡的原因及过程。“妾本成都良家子”指诗人本人原本是成都的一位良家女子;“叹息鸾分钗股”指由于战乱导致妻子与自己被迫分离的悲伤经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造成家庭悲剧的无奈心情。
第十二句“客亦为,泪零如雨”承上启下,继续描写诗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客”指在座的宾客;“泪零如雨”指泪水纵横交错;“掷去黄金归破镜,问德言,还识菱花否?”这一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掷去黄金归破镜”指诗人离开家乡后,抛下了所有的财物,只带着破镜而去。“问德言,还识菱花否”意为询问这位朋友(指陈仲献)是否能认出我(指诗人)的菱花镜。这一句既表明了诗人离开家乡的决心,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最后两句“吾事毕,拔身去”承前启后,总结全文。“吾事毕”指诗人完成了自己的事业;“拔身去”意为离开这个地方,不再回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