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服人争指,空名盗亦憎。
当关多猛虎,掠野尽饥鹰。
衰朽惭筋力,承平想股肱。
悠悠青史事,神理久无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逐句解释诗句,有时要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诗意,并注意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及效果,如衬托、烘托、对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诗歌的情感。

“美服人争指,空名盗亦憎”,诗人初入都门时,穿着华贵的衣服,人们争相指点,但盗贼也憎恨。这两句是说诗人初入京城时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盗贼所憎恨。诗人用“争指”与“憎”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初入京城时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而盗贼也憎恨诗人,这更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初入京城的孤独无援。

“当关多猛虎,掠野尽饥鹰。”猛虎和饥鹰比喻朝廷中的奸佞之徒。诗人用猛虎和饥鹰来比喻奸邪小人,说明自己入朝后,这些人就猖狂起来,肆意妄为,肆无忌惮地伤害他。猛虎、饥鹰都是猛兽,它们凶猛残忍,任意捕杀猎物,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奸佞之人,形象生动,富有象征意义,既揭露了奸佞之徒的凶残残暴,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局面的愤怒和不满。

“衰朽惭筋力,承平想股肱。”衰朽之身感到惭愧,衰朽之身是比喻诗人自谦之语。衰朽之身惭愧是因为自己的才能已不能胜任国家大事,而承平之时又思念国家的栋梁之材。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承平之思是对国家现状的一种担忧,对人才缺乏的忧虑。

“悠悠青史事,神理久无凭。”青史记载着历史的往事,然而历史记载往往没有根据,因此诗人认为历史记载是不可靠的。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精神。

【答案】

乙丑二月出都车中口占

美服人争指,空名盗亦憎。

当关多猛虎,掠野尽饥鹰。

衰朽惭筋力,承平想股肱。

悠悠青史事,神理久无凭。

赏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美服人争指,空名盗亦憎。”诗人初入京城时,穿着华贵的衣服,人们争相指点,但盗贼也憎恨。这两句是说诗人初入京城时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盗贼所憎恨。诗人用“争指”与“憎”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初入京城时的孤独无援。猛虎和饥鹰比喻朝廷中的奸佞之徒。诗人用猛虎和饥鹰来比喻奸邪小人,说明自己入朝后,这些人就猖狂起来,肆意妄为,肆无忌惮地伤害他。猛虎、饥鹰都是猛兽,它们凶猛残忍,任意捕杀猎物,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奸佞之人,形象生动,富有象征意义,既揭露了奸佞之徒的凶残残暴,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局面的愤怒和不满。衰朽之身感到惭愧,衰朽之身是比喻诗人自谦之语。衰朽之身惭愧是因为自己的才能已不能胜任国家大事,而承平之时又思念国家的栋梁之材。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承平之思是对国家现状的一种担忧,对人才缺乏的忧虑。悠悠青史事,神理久无凭。”青史记载着历史的往事,然而历史记载往往没有根据,因此诗人认为历史记载是不可靠的。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