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吴阊,浑不灭、汨罗愁涨。争吊屈、龙舟箫鼓,锦帆无恙。公子画船官驿口,名倡罗绮江楼上。拥残书、自有故交同,清尊饷。
榴花影,杯中漾。竞渡曲,筵前唱。正梅黄时解,阴晴迭酿。山鬼漫矜明月佩,健人也曳菖蒲杖。祗浮生、憔悴泣枯鱼,湘累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依据“格式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
本词是一首写端午的词。词的上片,写吴江端午佳节的情景: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作者看到屈子投江后,汨罗江水涨得更加高起来,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下片,写端午节龙舟竞渡时的场景:在端午佳节这天,人们纷纷来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作者看到屈原投江后,汨罗江水涨得更高更急。于是,有人用粽子来祭奠他。同时,人们还一边划船一边唱起赛歌来。最后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屈原的追忆,以及对屈原的悼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开阔,表达了作者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①满江红:词牌名。②吴阊:今苏州。③汨罗:汨罗江;④公子:指达官贵人。⑤清尊:酒杯。⑥梅黄:指端午节。⑦山鬼:传说中的山神。⑧湘累:指屈原。⑨渌(lù)水:清澈的水。⑩竞渡:划龙舟比赛。⑪残书:旧时的书信。⑫故交:老朋友。⑬清尊饷:用美酒款待。⑭榴花影:指端午节的习俗——吃石榴。⑮杯中漾:指石榴果在酒杯里晃动。⑯竞渡曲:即《龙舟竞渡》曲。⑰阴晴:风雨变化。⑱山鬼:传说中的山神。⑲健人:健壮的人。⑳菖蒲杖:用菖蒲作成的拐杖。㉑浮生:人生。㉒憔悴:形容人瘦弱不堪。㉓湘累状:像屈原一样的哀愁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