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啸登楼,望塞外、草枯沙涨。峰一柱、庾公高兴,风霜无恙。彩笔雕龙官阁里,短衣射虎边亭上。鹿肩肥、匹马入幽燕,承邮饷。
山海抱,风尘漾。觱栗奏,蛮童唱。在故乡犹忆,银鱼黍酿。肘后黄金元不换,斑衣跽进高堂杖。待画师、颊上写闲情,看云状。
【注释】
江村:指临安(今浙江杭州)郊外的乡村。
长啸登楼,望塞外、草枯沙涨:站在高楼上大声地呼喊,远望塞外的草已经枯黄,沙岸上涨。
峰一柱,庾公高兴,风霜无恙:山峰耸立如同一根柱子般高峻,庾公(庾信)当年在这里生活时心情舒畅,风霜也对他无害。
彩笔雕龙,官阁里:用五色笔来描绘龙的形象。
短衣射虎,边亭上:穿着短衣在边疆的亭子里练习射箭的技能。
山海抱,风尘漾,觱栗奏,蛮童唱:山海之间怀抱着一片宁静,边关之地传来了觱栗和蛮族童子的歌声。
银鱼黍酿:银鱼和黍米的酒。
肘后黄金元不换,斑衣跽进高堂杖:肘后的黄金价值并不因岁月而改变,身着彩色衣裳跪拜上前献给父亲手中的权杖。
画师、颊上写闲情,看云状:让画师把这幅画作为灵感,画出一幅山水图,以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闲适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与隐逸情怀的词。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长啸登楼,望塞外、草枯沙涨”两句是全词的第一句。作者登上高楼,放眼四顾,只见塞北大漠中的草木已经枯萎,沙岸上涨,一派荒凉景象。这既为下面的“峰一柱”作了铺垫,又暗示了作者对国势衰微的忧虑。
“峰一柱”三句是全词的第二句。“峰一柱”是指山峰耸立如一根巨大的柱子,“庾公高兴”是说庾信当年曾在此居住过,他的心情十分舒畅,不受外界风云变化的影响。“风霜无恙”则表示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沧桑,但依然安然无恙。
接下来三句是全词的第三句至第五句。这三句主要描写了诗人在边疆地区练兵习武的情景。“彩笔雕龙”一句中,“彩笔”指的是五彩斑斓的毛笔,“雕龙”则形容用这种五彩斑斓的毛笔在纸面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龙形,形象生动,令人叹为观止。接着,诗人又提到了“短衣射虎”,这里的“短衣”意味着身着短衣、身强力壮;“射虎”则是指练习射箭技能,以备不时之需。最后,“山海抱,风尘漾,觱栗奏,蛮童唱”四句则是在描绘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山海之间怀抱着一片宁静,边关之地传来了觱栗和蛮族童子的歌声。
以上六句主要是对诗人在边疆地区练兵习武情景的描写。接下来两句则转入了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在故乡犹忆,银鱼黍酿。”在远离故土的边疆,每当思念家乡的时候,就会怀念起家乡的银鱼美酒。而家乡的美酒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因为那是由黍米酿造而成,味道醇香可口。
“肘后黄金元不换”一句则是对故乡生活的美好回忆。在远离故土的地方,虽然黄金的价值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但故乡的美丽景致仍然历久弥新,值得珍惜。而“斑衣跽进高堂杖”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当诗人跪拜上前,将手中权杖献给父亲时,不禁想起了那些与自己一同经历风雨、共同度过艰难时刻的亲友们。他们或许已经离乡背井,但那份深情厚意却永远留在了诗人的心中。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最后一句。“画师、颊上写闲情,看云状”一句中,“画师”指的是能够绘制山水画的画师,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将自然景观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这样一位画师在身边陪伴左右,将自己的隐居生活化为一幅山水画。通过这样的方式,诗人希望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闲适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