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老矣,笑燕丹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落日苍凉,羽声慷慨,壮士冲冠发。咄哉孺子,武阳色怒而白。
试问击筑渐离,此时安在,何不同车发。负剑祖龙惊掣袖,六尺屏风堪越。贯日长虹,绕身铜柱,天意留秦劫。萧萧易水,至今犹为呜咽。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此为双调,九十五字或作一百零二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田光老矣:田光年老。
笑燕丹宾客:讥笑燕国的宾客们。
都无人物:指没有像荆轲、高渐离那样的侠客。
马角乌头:指岁月流逝,白发苍苍。
匕首匣中如雪:指荆轲怀藏的匕首锋利如雪,随时准备杀敌。
落日苍凉:夕阳西下,景色凄凉。
羽声慷慨:歌声激昂慷慨。
壮士冲冠发:形容勇士怒发冲冠的样子。
咄哉孺子:惊叹燕太子丹。
武阳色怒而白:指太子丹愤怒到脸上都变色了。
击筑(zhú):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以竹制,形似瑟而有柄。
渐离:即高渐离,战国时善击筑的高渐离,曾为荆轲演奏,后被秦王所擒,受尽酷刑,仍不改其志,终于刺杀秦王未遂而死。
负剑祖龙:指秦始皇。
祖龙:秦始皇的尊称,因他自以为“德高三皇,泽及牛马”,故称“祖龙”。
屏风堪越:比喻荆轲刺秦王的壮举足以跨越屏风。
贯日长虹:穿日而过的长虹。
铜柱:指秦始皇在沙丘暴亡后,有人伪造遗诏,立始皇帝之孙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二世派人将始皇帝的棺椁运回咸阳,并改葬于骊山之西,建始皇陵。由于当时秦始皇已死,所以称为“铜柱”。后人因此用“铜柱”来借指秦始皇墓。
天意留秦劫:上天要阻止秦朝灭亡的征兆。
易水: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南,源出西北山岭,流入拒马河。这里泛指易水一带。
至今犹为呜咽:直到今天,易水仍在呜咽悲泣着。
【赏析】
《百字令》,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词写燕太子丹与荆轲的故事。燕太子丹在秦国受到迫害,逃往赵国,派樊於期去送行。太子丹对樊於期说:“秦国一旦攻下燕国,你的脑袋就和我的身子一起掉了!”后来太子丹又从齐国赶到代地,会见荆轲,并把他推荐给秦王。荆轲见太子丹,便答应为他报仇,于是带着地图和一把用来自杀的短剑,前去行刺秦王。临行前,太子丹请他的母亲和朋友们为他送行。荆轲一行到达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之歌。接着,荆轲向秦王献图献匕首,但事情没有成功。最后,他身遭残害,太子丹和宾客们也都被杀死了。这首词通过描写荆轲赴刺秦王的故事,揭露了统治者荒淫残暴、穷兵黩武、滥用武力、残害无辜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以及对统治者的愤慨之情。
词的上片写荆柯赴秦事。起首两句“田光老矣,笑燕丹宾客,都无人物”,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马角乌头”,指时光飞逝,白发苍苍;“匕首匣中如雪”,表明荆轲怀藏的匕首锋利无比,随时准备杀敌。“落日苍凉,羽声慷慨,壮士冲冠发”几句写荆轲出发时的壮烈情景。“咄哉孺子”一句赞叹荆轲勇气十足,可与当年专诸比肩。“试问”以下写荆轲刺秦王的过程。“负剑祖龙惊掣袖”,写荆轲拔剑直刺秦王;“六尺屏风堪越”,写荆轲刺秦王成功;“贯日长虹绕身铜柱”三句写荆轲刺秦王的威猛气势,形象生动,令人震撼;“天意留秦劫”一句写秦王被杀,天下大定。
下片写太子丹及宾客们的结局。“萧萧易水,至今犹为呜咽”两句写太子丹及其宾客们惨死的哀景。“至今”二字有无限感慨之意。结拍“萧萧”一词写出了悲怆的气氛,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易水上悲壮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