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新词,击碎唾壶,悄然以悲。任邯郸枕上,重裀列鼎,大槐宫里,貂锦蛾眉。未了功名,难消磊块,不向空门何处归。又底事、问安期高誓,乞取刀圭。
茫茫大造谁知。况世上、原无真是非。彼南华齐物,呼牛呼马,灵均呵壁,将信将疑。我赋三章,为君七发,得愈头风或有之。掀髯笑、望西山一带,暮雨迷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意,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及手法,最后把握整首诗的主题、情感以及诗人的观点态度。
“沁园春 · 读子厚新词却寄三首”是词的标题,沁园春为词牌,却寄三首指《水调歌头》三首,这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写给好友陈慥的信,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苦。
第一句:读罢新词,击碎唾壶,悄然以悲。
“新词”,指朋友新作的诗词。“却寄”,即回信。“新词”,指友人的新作的诗词。“击碎唾壶”,典出南朝江淹《恨赋》:“唾壶敲尽,钟鼓将竭。”“却寄”,回信的意思。这两句写收到新词后的心情。
第二句:任邯郸枕上,重裀列鼎,大槐宫里,貂锦蛾眉。未了功名,难消磊块,不向空门何处归。又底事,问安期高誓,乞取刀圭。
“任邯郸枕上”,典出《庄子·齐物论》,意思是说人生如梦,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终归一死。“重裀列鼎”,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氏者,常幸从;骏马名骓者,常骑之;善骑射,才气过人”云云。这里用来形容权贵们生活的奢华。“未了功名”,典出《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表明自己不愿做官的志向。“安期高誓”,典出自《列仙传》,相传黄帝曾与安期生结为神仙之友,故后人称其为“安期真人”。这几句写出了作者对于名利看淡,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
第三句:茫茫大造谁知。况世上、原无真是非。彼南华齐物,呼牛呼马,灵均呵壁,将信将疑。
“茫茫”,迷茫的样子。“造”,指天地万物。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知道世人大多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作者自己却是明白的。“南华齐物”,典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齐物”就是“无己”、“无功”、“无名”。“呼牛呼马”,典出《庄子·齐物论》,“牛马四足,天之后也;飞鸟翼,人也;落其实与人足也”。这两句写出了世事纷繁,难以分辨真假。
第四句:我赋三章,为君七发,得愈头风或有之。掀髯笑,望西山一带,暮雨迷离。
“我赋三章”,典出《楚辞·九辩》中的《悲回风》篇:“余不忍为此态也,复索返兮。”这三章是作者写给朋友的诗。“七发”,典出自《庄子·外物》中“宋文公之时,宋国有田夫,因休居于北冥之尾,闻骇鸡鸣而见瞽者道,今其手杖藜杖,负笈戴方帽,挟策而从之”。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和担忧。“掀髯笑”典出自《世说新语·容止》中的“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鸭头依风柳’”,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对朋友的关怀和担心。“望西山一带”典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王子敬语支道林,‘大小虽殊,高下一等’”,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和担心。
【答案】
(1)《沁园春·读子厚新词却寄三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贬谪惠州时写给好友陈慥的信。全词借读新词而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苦。
(2)“新词”,指朋友新作的诗词。“却寄”,即回信的意思。这两句写出了收到新词后的心情。
(3)任邯郸枕上,重裀列鼎,大槐宫里,貂锦蛾眉。未了功名,难消磊块,不向空门何处归。又底事,问安期高誓,乞取刀圭。
(4)茫茫大造谁知。况世上、原无真是非。彼南华齐物,呼牛呼马,灵均呵壁,将信将疑。我赋三章,为君七发,得愈头风或有之。掀髯笑,望西山一带,暮雨迷离。
译文:
读罢新词,击碎唾壶,悄然以悲。任邯郸枕上,重裀列鼎,大槐宫里,貂锦蛾眉。未了功名,难消磊块,不向空门何处归。又底事,问安期高誓,乞取刀圭。
茫茫大造谁知。况世上、原无真是非。彼南华齐物,呼牛呼马,灵均呵壁,将信将疑。我赋三章,为君七发,得愈头风或有之。掀髯笑,望西山一带暮雨迷离。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贬斥黄州时给友人陈慥所写的回信。苏轼在这封信中,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然和哲学的深刻思考。
苏轼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他写道:“读罢新词,击碎唾壶,悄然以悲。”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于朋友新创作的诗词的欣赏和感动。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珍惜,因为他认为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苏轼在信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思考。他写道:“任邯郸枕上,重裀列鼎,大槐宫里,貂锦蛾眉。”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繁华的世界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一样,充满了各种诱惑和诱惑,让人难以自拔。因此,他选择了一种超脱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认为应该像庄子一样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苏轼在信中表达了他对哲学的思考和理解。他写道:“未了功名,难消磊块,不向空门何处归。”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无奈和厌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哲学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哲学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我。
苏轼在信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慨。他写道:“掀髯笑,望西山一带暮雨迷离。”这句话描绘了苏轼的形象和情感状态。他认为自然和生活都是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享受。
这首词通过表达苏轼对于友情、人生和哲学的理解,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