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幢低,青幄紧。结伴来游,个个沾金粉。宛有瑶台千尺分。高处生寒,较是横看稳。
种争新,名尚隐。除了焚香,又喜攀条近。紫雁斜飞开自准。本与秋期,翻惹三秋恨。
【注释】
城东柴家:在洛阳城东。
木樨(xǐ):桂花。
垂枝直下:枝条下垂,花序向下延伸。
贴地皆花密不见本中:花朵紧密地贴地开放,看不见树枝的中部。
穹如屋壁:好像屋顶一样高耸。
四筵:指桂花盛开时,树枝上的花瓣层层叠叠如同筵席一般。
锦幢低:形容枝叶繁茂的样子。
青幄(wò)紧:形容绿叶密集,遮盖住了树冠。
结伴来游:指人们结伴而行,共同欣赏桂花。
个个沾金粉:每一朵桂花都沾满了金黄色的花粉。
宛有瑶台千尺分:就像一座高大的宫殿,从高空俯瞰仿佛可以分开千丈。
高处生寒:高处显得清冷。
较是横看稳:相对来说,从侧面观看更为稳定。
种争新:品种繁多,争相开花。
名尚隐:名字不为人知。
除了焚香:除了烧香之外。
又喜攀条近:更加喜爱攀爬枝条靠近它。
紫雁斜飞开自准:形容秋天的景色美丽动人,让人心旷神怡。
三秋恨:三秋即三个季节,指春天、夏天和秋天。这里的“愁”指的是对美景的留恋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桂之作。全诗共八句,前三句描写了桂花树的姿态与色彩,后五句则表达了诗人赏桂的感受。
首句写桂花树的形态特征。“城东柴家木樨”,点明了地点与树木的名称,为后面描绘桂花之美做铺垫。“垂枝直下贴地皆花密不见本中穹如屋壁其广受四筵与他种异记之”这几句,描绘了桂花树的枝叶茂盛,花朵密集,犹如屋壁般高耸入云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桂花的品种繁多,各有特色。
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赏花之情。“锦幢低,青幄紧,结伴来游,个个沾金粉。宛有瑶台千尺分。高处生寒,较是横看稳。”这些句子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赏花过程中的喜悦心情和优雅动作。他们或低头观赏,或抬头仰望,或轻轻触摸,或悠然自得。这种景象既令人陶醉,也让人心生敬意。
最后五句,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种争新,名尚隐。除了焚香,又喜攀条近。紫雁斜飞开自准。本与秋期,翻惹三秋恨。”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美好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叹。他认为,桂花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驻足欣赏,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在于它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美好却逐渐被遗忘,引发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以咏桂为主线,通过对桂花树的描绘和赏花者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美不胜收的画面。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