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海北春飙早,是处饧箫腊鼓。红灿木棉,牡丹才放,又是梨花飘雨。春思良苦。待■风信至,那时说与。只恐见时,相看脉脉更无语。
过尽韶华几许。叹被冷香销,倚楼何处。敲柝玉钗,写残锦字,虚向梦中凝伫。朝朝暮暮。算只有东风,知人心绪。便向东风,再寻梦中路。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
南岭、海北春飙早,是处饧箫腊鼓。红灿木棉花,牡丹才放,又是梨花飘雨。 春思良苦。待风信至,那时说与。只恐见时,相看脉脉更无语。
过尽韶华几许。叹被冷香销,倚楼何处。敲柝玉钗,写残锦字,虚向梦中凝伫。朝朝暮暮。算只有东风,知人心绪。便向东风,再寻梦中路。
赏析:
此词上片抒写春思之苦。起三句点时序,言春到南岭、海北之时都早于北方,而南方的春节习俗却比北方繁盛得多,到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红灿”二句以“木棉”、“牡丹”和“梨花”三个意象来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图。“红灿”形容木棉的花朵鲜艳夺目,“牡丹”指牡丹开得十分美丽而娇艳,“梨花”则形容了梨花飘落的凄迷景象。这三句不仅写出了南岭、海北春天景色的特点,而且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春思”一句承上启下,既照应了“饧箫”和“腊鼓”,又引出下文的愁苦之情。这一句表明作者已经陷入了深深的相思之中,无法自拔。
下片抒发离愁别恨。开头两句由景及情,以“饧箫”、“腊鼓”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暗示出离别的痛苦。“红灿木棉,牡丹才放,又是梨花飘雨。”这里,“木棉”象征着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牡丹”则代表着繁荣昌盛的国家。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之中,却有如“梨花飘雨”般的离愁别绪。“木棉花”与“梨花瓣”在此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象征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也暗示出了战乱频仍和国难当头的现实情况。 “春思良苦。”这一句概括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结尾两句以“寒香销”作结。这里的“寒香”是指梅花,而“销”则是凋零的意思。这句诗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暗示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敲柝玉钗,写残锦字,虚向梦中凝伫。”这里,“敲柝”指的是敲击梆子的声音,表示夜晚的寂静与寒冷;“玉钗”则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写残锦字”则是指将书信或诗词等用笔墨记录下来;“梦中凝伫”则是指思念之情深重,无法入睡。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思念丈夫的场景。这种相思之情不仅体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当时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困苦与艰难。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