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消金甲,羁人望眼赊。
有诗都写恨,无梦不还家。
憔悴先芳草,飘零对落花。
秋风渐相逼,空自惜年华。
译文
何时才能脱下这身金甲,羁旅之人望着远方。
写诗都是表达怨恨之情,没有梦会回到故乡。
先已衰败的芳草,随风飘零对落花。
秋风渐渐逼近,只能徒叹时光飞逝。
注释:
- 何日消金甲: 何时能够卸下这身沉重的盔甲。
- 羁人望眼赊: 被羁绊的人望着远方的眼神显得有些迟滞。
- 有诗都写恨: 每一首诗都是带着怨恨的情感写出来的。
- 无梦不还家: 没有一个梦是不想回家的。
- 憔悴先芳草: 先于枯萎的草已经显现出憔悴的样子。
- 飘零对落花: 与飘零的花朵相对照。
- 秋风渐相逼: 秋风渐渐变得逼人。
- 空自惜年华: 只能白白地珍惜时光。
赏析:
此诗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游子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岁月的感慨。首句“何日消金甲”以问天起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焦虑。接着“羁人望眼赊”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异地的孤独和无助,眼神中流露出对家的深深眷恋。
次句“有诗都写恨”,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所有的诗篇都充满了深深的怨恨和思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揭示了作者的心境,也使得全诗的情感色彩更加丰富和深沉。
第三句“无梦不还家”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无论何时何地,心中都有一个不变的念想——那就是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这里的“无梦不还家”不仅是一个愿望,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现实,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通过将芳草、飘零的花朵等自然景物与自己的处境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最后一句“空自惜年华”,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诗人不再只是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这种情感来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诗人意识到,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徒增伤感。这种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抒情之作,更是一部具有哲理意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