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当年开口笑,九原今日百身悲。
敢云驽钝能为役,差幸心源早得师。
圣虑当劳破吴后,雄心不瞑渡河时。
安攘未竟公遗憾,侥福英灵傥有知。
诗句解释:
- 二老当年开口笑,九原今日百身悲。
- “二老”:指胡文忠公(胡宗宪)的两位老友。
- “开口笑”:过去在世时常常谈笑风生。
- “九原”:古时候对已故人的坟墓之称。
- “百身悲”:即使有一百个自己来承担悲痛也不足以表达。
- 敢云驽钝能为役,差幸心源早得师。
- “驽钝”:笨拙、才能低下。
- “为役”:从事某种工作或任务。
- “心源”:内心的本源、思想。
- “早得师”:早年就得到了好的老师或者指导。
- 圣虑当劳破吴后,雄心不瞑渡河时。
- “圣虑”:帝王的深思熟虑。
- “破吴后”:平定了吴国之后。
- “不瞑渡河时”:形容雄心壮志未泯灭,有继续前进的决心和力量。
- 安攘未竟公遗憾,侥福英灵傥有知。
- “安攘”:安定和保卫。
- “未竟”:没有完成的事业。
- “遗憾”:感到遗憾,有所不足。
- “侥幸”:希望幸运,希望英灵能够知晓并得到一些恩惠。
译文:
二老生前开怀大笑,而如今九泉之下悲伤不已。
尽管自认才能平庸无法胜任,但有幸早期得到贤师的指点。
国家需要他来安定边疆,他的雄心壮志从未停止追求。
未能完成的功业让人感慨万分,但愿英灵知道并感受到我们的祝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念先人的作品。诗人通过回忆与胡文忠公(胡宗宪)的交往,表达了对先人的敬仰和对英雄事迹的缅怀。首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英雄生前与人相处时的愉快场景,与死后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照。次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无尽哀思和深切的同情。
第三句中的“圣虑”一词,既指帝王的深思熟虑,也暗喻先人治国安邦的智慧和远见。而“雄心不瞑渡河时”,则是对先人的英勇无畏和坚定意志的赞美。最后一句则是对先人的遗憾之情以及希望英灵能感受到后人敬仰之情的表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忠诚勇敢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