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铃唤起。又趁入襜帷,四更天气。沙色笼灯,不辨马蹄痕细。层衾裹梦霜逾重,问宵酲、殢人醒未。乱尘迷辙,晨星几眼,照愁而已。
怅晓角、催人卌里。认行行烟树,近滹沱水。雁路微茫,低映关山行李。萧萧自古坚冰渡,剩桥边、荻芦荒垒。数家村店,酒旗斜矗,向空烟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此诗写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诗人在河北任上,因感念家乡,遂作此曲以寄怀。全诗语言平白如话,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第一句,“疏帘淡月夜发河间”,描写了作者乘舟过河的情景。“疏帘”指稀疏的帘幕,“淡月”指淡淡的月光,“夜发”指夜晚出发。第二句“晨过滹沱河”,交代了出发时间。“驮铃唤起”是说船夫拉响了铃声。第三、四句,写清晨渡河时的景象。“又逢入襜帷,四更天气”,意思是说又赶上天色渐亮的时候。“沙色笼灯,不辨马蹄痕细”,意思是说沙色的夜色把灯光都遮住了,看不清马蹄的印迹。第四句,写夜间渡河的情形。“层衾裹梦霜逾重,问宵酲、殢人醒未”,意思是说夜里睡得很香,被褥里裹着一个梦,梦中觉得霜降得比往常要厉害,不知什么时候醒来。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深夜行舟的景象和自己的梦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五、六句,写清晨渡河时的所见。“乱尘迷辙,晨星几眼,照愁而已”,意思是说路上尘土飞扬,迷离难辨,只有几颗星星照着我前行。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早晨渡河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写黎明时分抵达目的地的情景。“怅晓角、催人卌里”,意思是说惆怅的是早晨号角响起催促行人出发的声音。“认行行烟树,近滹沱水”,意思是说辨认着一路上的树林和河水。第七句,写到达目的地的情景。“雁路微茫,低映关山行李”,意思是说看见大雁飞翔在天空中,低低地映衬着关山一带的行人。第八句,写傍晚返回的情景。“萧萧自古坚冰渡,剩桥边、荻芦荒垒”,意思是说萧瑟凄凉的古道上,只有坚冰可作为船只的渡口了,只有那荒凉的芦苇可以当营垒筑成营地了。第九句,描写了返回时看到的景象。“数家村店,酒旗斜矗,向空烟里”,意思是说有几家人的小店,在炊烟袅袅之中矗立着酒旗。第十句,点明主题。“怅晓角、催人卌里”,意思是说惆怅的是早晨号角响起催促行人出发的声音。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诗一开头就写了“疏帘淡月夜发河间”,描写了诗人乘舟过河的情景。“晨过滹沱河”,交代了出发时间,“驮铃唤起”,写出了船工拉响了铃铛。“又逢入襜帷,四更天气”,说明已经天亮了,“沙色笼灯,不辨马蹄痕细”,写出了夜行的艰难,“层衾裹梦霜逾重”,写出了旅途中的艰辛,“问宵酲、殢人醒未”,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乱尘迷辙,晨星几眼,照愁而已”,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也表现出诗人的愁苦心情。最后两句,“怅晓角、催人卌里”,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写诗人在河北任上时思归而不得归的感受。首联写景:“疏帘淡月夜发河间”“晨过滹沱河”,交代了出发时间和行程。颔联写途中所见:“沙色笼灯,不辨马蹄痕细”“层衾裹梦霜逾重”,写出了夜行的艰难和旅途的艰辛。颈联写日暮归途时所见:“乱尘迷辙,晨星几眼,照愁而已”,写出了旅途中的艰辛和愁苦的心情。尾联写日暮归途时情景:“怅晓角、催人卌里”,写出了诗人归途受阻、归心似箭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