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湘舟。春寒偏酿春愁。又饧箫、数声吹哑,湿云低压红楼。浪三篙、还停翠缆,帘一角、乍卷银钩。锅惯销金,壶须买玉,几番拼典鹔鹴裘。卿何事,不将春水,藏住两闲鸥。
浑只怪、旧游如梦,旧梦如沤。指东阑、梨花开也,断魂人在瀛洲。俏红鸳、瘦还禁雨,淡黄柳、病欲惊秋。皂帽仓皇,青衫老大,等闲休负酒平瓯。问海上、归来燕子,已有定巢。还共祝,月移三影,水断双流。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舣湘舟。春寒偏酿春愁。”
- 注释: 停泊在湘江上的小舟,由于春寒使得原本就存在的忧虑更加浓重。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因春寒而感到的不适和由此引发的深切忧郁。”舣”即停船的意思,”湘舟”特指停泊在湘江上的小船。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这里的”春寒”却给诗人带来了额外的困扰,使得原本可能只是轻微不适的感受变得沉重起来,反映出诗人敏感且多情的性格特点。
- “又饧箫、数声吹哑,湿云低压红楼。”
- 注释: 继续用声音描写春雨中的景象,细雨如糖般甜腻,箫声被雨声所掩,显得有些沙哑。
- 赏析: 通过细腻的声音描写展现了雨夜的氛围。”饧箫”形容雨声像糖一样甜蜜,”吹哑”则形象地表达了箫声被雨水淹没后变得模糊不清的状态。”湿云低压红楼”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压抑感,乌云密布,仿佛将整个红楼都笼罩在内,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压抑的气氛。
- “浪三篙、还停翠缆,帘一角、乍卷银钩。”
- 注释: 雨中小舟在湖面上摇曳,船上的人停下手中的工作,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 赏析: 描述了雨中小舟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色。”浪三篙”描绘的是小船在水面上摇晃的情景,”翠缆”是指船上的青绿色绳索,象征着稳定与安全。”银钩”则形象地描述了窗帘一角被风吹起的样子,增添了动态美。
- “锅惯销金,壶须买玉,几番拼典鹔鹴裘。”
- 注释: 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暗示生活的艰辛。
- 赏析: 此句透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喜爱。”锅惯销金”指的是经常使用昂贵的器皿,”壶须买玉”则是说经常使用贵重的酒具,”几番拼典鹔鹴裘”则表明需要不断地购买昂贵的衣物来抵御寒冷。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无奈和节俭的生活态度。
- “卿何事,不将春水,藏住两闲鸥。”
- 注释: 询问对方为何不利用春天的水去养鱼,以捕捉悠闲的鸥鸟。
-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的关爱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卿何事”是对对方的疑问,显示出诗人对对方行为的好奇和关心。”不将春水,藏住两闲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利用春天的资源去养鱼捕捞鸥鸟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 “浑只怪、旧游如梦,旧梦如沤。”
- 注释: 全诗以“只怪”开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遗憾。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遗憾。”旧游如梦”比喻那些美好的时光像是梦境一般虚幻,难以捉摸;”旧梦如沤”则形容这些记忆如同泡沫一般易逝。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 “指东阑、梨花开也,断魂人在瀛洲。”
- 注释: 指向东方栏杆旁,梨花正在盛开,令人心碎。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场景。”东阑”指的是向东边的栏杆,”梨花开也”则是指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而”断魂人”则表达了诗人因为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而产生的深深的哀愁和失落。这种美景与哀愁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而富有情感。
- “俏红鸳、瘦还禁雨,淡黄柳、病欲惊秋。”
- 注释: 红色的鸳鸯(象征爱情)虽然消瘦但还是能够忍受雨水,黄色的柳树(秋天的象征)病态地想要迎接秋季的到来。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鸳鸯和柳树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以及对季节变换带来的变化的感慨。”俏红鸳”中的“俏”字赋予了鸳鸯以生动的形象,尽管身体消瘦,但仍保持着优雅的姿态。”瘦还禁雨”则表现了柳树在风雨中依然坚韧不拔的品质,即便瘦弱不堪,也能够承受住风雨的考验。”淡黄柳、病欲惊秋”则通过颜色的转变(从鲜艳到暗淡),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整句诗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情感深度,也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 “皂帽仓皇,青衫老大,等闲休负酒平瓯。”
- 注释: 穿着黑色帽子的男子惊慌失措,穿着青色衣服的老人已经年老,他们没有时间喝酒。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皂帽仓皇”中的“皂帽”通常指的是道士的帽子,这里用以形容人物慌张失措的状态,而“仓皇”则强调了其匆忙无措的情绪。”青衫老大”则是形容一个年长者仍身着青色衣裳,暗示着他的青春已逝或未得机会享受青春。最后一句“等闲休负酒平瓯”,意为不要浪费时间喝酒,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思考。
- “问海上、归来燕子,已有定巢。”
- 注释: 向海上归来的燕子提问,它们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
- 赏析: 这句诗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循环的哲思。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和归巢的本能象征,常被视为勤劳与回归的代表。此处诗人通过询问燕子是否已经找到栖息地,隐喻性地表达了自己对归宿和安定的渴望。这种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的追求,也呼应了整个作品的主题——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循环规律深刻的认识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