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恰过中分好。杯滟人双照。忽看身堕碧琉璃。一霎虹芒四合捧虞姬。
兰回竹笑拚垂手。帐外雄风走。楚台轻泪剪湘妃。那便江东歌舞出重围。

【注释】

乙丑:宋徽宗大观四年(1100)

秋光恰过中分好:秋天的光景正好穿过中间。中分,指半圆形或“S”形。

滟(yàn):酒波荡漾。双照:双双映照。

一霎:片刻时间。

竹回:竹林里回荡的声音。

兰笑:兰花开放时发出的声音。

帐外雄风走:帐幕外狂风刮来。

楚台:楚国的宫殿。

轻泪:眼泪轻轻落下。剪湘妃:剪断湘江女神的眼泪。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九月,与李师中等在汴京西园宴饮时所作。

上阕写宴席上的歌舞。开篇即点明“九秋”,并说明宴会的时间、地点。接着写宴席上所演的节目:“雪伶燕琴”、“虞姬舞剑”。《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处指虞姬舞剑,即《垓下歌》中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下阕写宴席上的歌舞情景。开头三句写筵席上的情景。“杯滟人双照”,是说酒杯里斟满美酒,人们双双对酌;然后突然看到主人公身陷困境,“忽看身堕碧琉璃”。一个“忽”字,突出了这种突变的意外性,也表现了主人公的惊愕、惶恐之情。“一霎虹芒四合捧虞姬”,是说在刹那间天象变化,虹光四射,将虞姬团团围住;这既是描写眼前之景,更是暗喻当时形势危急,如被围困。“兰回竹笑”两句,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诗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句子,借以形容主人公的悲痛心情。“帐外雄风走”句,写帐幕外狂风怒号,直卷过来,使人感到形势十分险恶。“楚台轻泪剪湘妃”,是说在帐幕之外,湘妃也流泪了。湘妃是舜帝的妻子,相传她溺死在湘江,化为湘水之神。《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以“剪湘妃”比喻自己的处境。“重围”与“轻泪”相对,表现了主人公在危难中的痛苦和悲愤之情。

全词以宴会上的歌舞为背景,通过对宴席上歌舞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主人公在国家危难之际,忧国忧民而又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心境和悲凉遭遇。词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