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重阳,扶老母、登高楼上。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此际楼空浑不见,凄凉索奠黄花酿。自看来、先做白衣人,谁相饷。

鸡骨在,愁难状。马鬣在,贫难葬。问侧身天地,那堪俯仰。漫把茱萸灵几插,未知母去今何傍。想幽魂、也向夜台登,将儿望。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诗句在最前面,译文紧随其后,每一句对应一句。

诗句翻译如下:

  • 每到重阳,扶老母、登高楼上。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此际楼空浑不见,凄凉索奠黄花酿。自看来、先做白衣人,谁相饷。
  • 鸡骨在,愁难状。马鬣在,贫难葬。问侧身天地,那堪俯仰。漫把茱萸灵几插,未知母去今何傍。想幽魂、也向夜台登,将儿望。

关键词注释: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九月初九。
  • 扶老母:扶着年迈的母亲。
  • 登高楼上:登上高楼。
  • 便拟就:打算。
  • 三冬日暖:冬天温暖如同春天。
  • 初移帷帐:开始移动帷帐。
  • 此际楼空浑不见:此刻楼上没有人影。
  • 索奠:祈求祭祀。
  • 白衣人:指自己。
  • 马鬣:马鬃上的毛发。
  • 侧身天地:面对整个世界。
  • 那堪:哪里忍受得了。
  • 灵几插:在灵位前插上花或纸钱。
  • 母去:母亲去世。
  • 今何傍:在什么地方?
  • 夜台:墓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扶老母”、“登高楼上”等词汇,展现了对母亲的关爱和尊敬。同时,诗人也通过“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等句子,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用“索奠”、“白衣人”等词汇,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悼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