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小幽闺,等闲谁见庞儿半。鸾弦乍按,指下何曾惯。
玉镜为台,羞画眉峰淡。炉烟散,人前千万,不许思量看。

【诗句释义】

生在幽深的闺房,等闲谁人见过你那美丽的容颜半面。鸾弦初弹,手指从未有过熟稔。玉镜台旁,羞怯画眉,淡雅如山。炉烟散去,面对人群千万,不许思量看。

【译文】

从小生活在幽深的闺房中,谁能见过你美丽的脸庞的一半?刚刚拿起鸾弦弹奏,手指却从未尝过熟练。对着玉镜台旁,羞怯画眉,淡雅如山。炉烟散去后,面对人群千万,不许你再想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恋之情的词曲。上片写其美貌之娇媚,下片写其内心之思念。全词语言朴实而感情真切。

“生小幽闺,等闲谁见庞儿半。”起韵突兀,点明女主人公是生来就生活在幽深的闺房中的,平时很少有人能够看见她的美丽容颜。这里的“庞儿”指的是女子的容貌,“庞”字在这里有“庞大”、“庞大”的意思。“等闲”二字则表示平常、不稀奇,突出了女子的美貌非凡。“鸾弦乍按”,则是对女主人公的一种赞美,形容她的琴艺高超,刚一弹琴,就能让周围的人都为之倾倒。这里的“乍按”二字,则表示刚刚开始弹奏。“指下何曾惯”一句,则是对她弹琴技艺娴熟的评价。这里所说的“指下”,就是弹琴时手指落下的地方。“何曾惯”三字,则表示她弹琴的技艺已经练得非常纯熟了,没有生疏的时候。

“玉镜为台,羞画眉峰淡。”接下来的两句,则是描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的美貌感到羞涩,不敢轻易展示出来。“玉镜为台”四字,用来形容镜子的珍贵和美丽。“羞画”二字,则表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美丽的眉毛。“眉峰淡”三字,则是说她的眉毛并不浓密,只是淡淡的,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炉烟散,人前千万,不许思量看。”最后这几句,则是女主人公对自己不能见到心爱之人的无奈和悲伤。“炉烟散”三字,用来形容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就像炉子里燃烧的柴火一样,慢慢地熄灭了。“人前千万”四字,表示她不希望被人看见,只能在人群中独自忍受相思之苦。“不许思量看”三字,则是说不允许自己再想他了。

整首词曲语言朴实而感情真切,通过对女主人公外貌、技艺、情感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哀怨的女子形象。同时,这首词曲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对于女性美的独特审美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