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意与意境,并分析诗歌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解答时注意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本词上阙主要写景,下阙则由景入情,抒发作者的愁苦之情。“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点出鸥鸟;“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描绘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写出了作者豪放的性格特征。最后“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写出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答案】
译文:
我瘦长的筇杖仿佛召唤我去登高远望。江面波平雪霁,风小,楼台依傍着湿漉漉的锚缆,城郭在寒气中显得更加清幽。只见半悬云根,半消沙草。想问那鸥鸟栖息之处,如今还有晋时的船桨吗?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赏析:
上片起首两句“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霁风小”,是说瘦长的筇杖仿佛召唤我去登高远望,江面波平雪霁,风小。“湿锚楼台,酿寒城阙”,“湿锚”指停泊在岸边的船只。“酿寒城阙”,即酝酿着寒冷的宫阙(指京城)。“不见春红吹到”,春红,指落红。“不见春红吹到”,意谓春光难留。这四句写登临所见之景,从登临开始,描写的是登临所见的江面景色,以及登临后的感受。
下片“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是说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寂寂,寂静;寥寥,空虚。“梅花”,这里借指梅花香。“俱恼”是说因咏梅花而烦闷。这几句写登临后的感慨。
过片“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写自己将梅花插于帽子之上,然后向着第一座山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忽然间展开斜阳,好像一条玉龙在天边盘旋飞舞。“玉龙”,喻日。“天际绕”,比喻太阳运行的轨迹曲折迂回,好像玉龙在空中盘旋。“玉龙”,这里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典故。这两句写自己倚空长啸的情景,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情怀。
全词以登临观雪为开端,以倚空长啸作结,上下衔接紧密。上阕写登高所见,下阕写登高所感。全词意境开阔壮阔,风格悲凉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