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事云靡盬,贞臣敢求去。
愧彼尸位流,庶几践高趣。
车马盈东门,鸿鹄已骞举。
吾思二疏心,岂厌太子傅。
华毂而朱轮,赭衣满道路。
公卿若小吏,要领那得顾。
国体贵善全,没齿获令誉。
权势相倾轧,旁观代深虑。
牵犬入上蔡,惜未识时务。
白帢以临刑,悲哉负儒素。
钟鸣漏尽时,下士竟弗悟。
知几其如神,危事岂在著。
咏古三首和陶·二疏
王事云靡盬,贞臣敢求去。
愧彼尸位流,庶几践高趣。
车马盈东门,鸿鹄已骞举。
吾思二疏心,岂厌太子傅。
华毂而朱轮,赭衣满道路。
公卿若小吏,要领那得顾。
国体贵善全,没齿获令誉。
权势相倾轧,旁观代深虑。
牵犬入上蔡,惜未识时务。
白帢以临刑,悲哉负儒素。
钟鸣漏尽时,下士竟弗悟。
知几其如神,危事岂在著。
注释:
王事云靡盬:王事(指朝廷)已经疲惫不堪了。
贞臣敢求去:贞臣(正直的大臣)不敢贪恋职位而求去(即辞官)。
愧彼尸位流:惭愧的是那些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的人。
庶几践高趣:或许能实现高尚的追求。
车马盈东门:车马很多,挤满了东面的大门。
鸿鹄已骞举:鸿鹄(天鹅)已经展翅飞起。
吾思二疏心:我思念疏广、疏受两位大臣的心志。
岂厌太子傅:难道只满足于太子的老师吗?
华毂而朱轮:华丽的车子和红漆的大车。
赭衣满道路:穿赭色衣服的人布满了道路。
公卿若小吏:公卿(高级官员)就像下级官吏一样。
要领那得顾:重要的领口还用得着顾视吗?
国体贵善全:国家的利益在于保全大局。
没齿获令誉:一辈子都得到好名声。
权势相倾轧:权力和地位互相倾轧。
旁观代深虑:旁观者替他们考虑得很深远。
牵犬入上蔡:牵着狗一起进入上蔡。
牵犬入上蔡:比喻自己随波逐流。
惜未识时务:可惜没有认识到时势的变化。
白帢以临刑:戴着白色的帽子面对即将到来的刑罚。
悲哉负儒素:可悲的是辜负了儒家的学问。
钟鸣漏尽时:钟表敲响,时间到了。
钟鸣漏尽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下士竟弗悟:一般的读书人竟然不明白。
知几其如神: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像神明一样。
危事岂在著:危险的事情怎么能靠写文章来表现呢?
赏析:
此诗为《咏古三首》中的第二首,是一首咏史抒情之诗。诗人通过咏史,对汉宣帝时期的一些人物进行评论,借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
诗的前两句“王事云靡盬,贞臣敢求去”,描写汉代宣帝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局面,同时表达作者不愿与这种黑暗的现实同流合污的心情。“云靡”意思是说朝政混乱不堪,“靡”是倒下的意思。“贞臣”指忠于国家的大臣,“求去”就是请求离开。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朝政腐败的不满和失望,也表达了他对于忠臣被弃置不顾的痛心。
“愧彼尸位流,庶几践高趣”的意思是“愧对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也许能够实现高尚的追求”。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朝政的腐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正直的人的期望。
“车马盈东门,鸿鹄已骞举”的意思是“车马很多,挤满了东面的大门,鸿鹄已经展翅飞起”。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繁荣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朝政的腐败和人民的无奈。
“吾思二疏心,岂厌太子傅”的意思是“我思念疏广、疏受两位大臣的心志,难道只满足于太子的老师吗?”这里的“二疏”是指疏广和疏受两位著名的大臣,他们在西汉成帝时曾担任过太子太傅的职位。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两位大臣的高洁品质的赞美和敬仰。
接下来的几句“华毂而朱轮,赭衣满道路。公卿若小吏,要领那得顾”,则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华毂”是指华丽的车子,“朱轮”是指红色的车辕,“赭衣”是指穿着赭色衣服的人,这些都是当时显贵的象征。而“公卿”则是指当时的高级官员,“小吏”则是指低级官吏。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绘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阶级差距。
接下来的句子“国体贵善全,没齿获令誉”则是对国家治理的主张。“国体”是指国家的根本利益,“善全”是指善于保全,“令誉”是指好名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看法,那就是必须注重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最后两句“权势相倾轧,旁观代深虑”,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权势相倾轧”是指权力和地位的争夺,“旁观代深虑”是指旁观者代替当事人思考问题。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绘当时社会中权力斗争和政治纷争的情况。
整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朝政腐败、社会不公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忠诚、正直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