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斋守约,借小园消受、秋光淡泊。占定浣花溪作号,天予花溪栖托。愚谷非愚,老莱未老,请赋闲居乐。阿稽阿段,为花先补篱落。

同是汐社中人,嫦娥耐寡,秋色谁斟酌。早晚栟榈刊合集,头白论功书幕。小玉司香,牟珠入梦,将砚安岩壑。青山浮白,不知门外蜗角。

【赏析】

《百字令·其一》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代表作之一。该词以描绘南城废园、约斋叟和约园等景象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景象的艺术化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风光画面。全篇采用七言律句的形式,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句“约斋守约,借小园消受、秋光淡泊”,描述了约斋守约守道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在小园中欣赏淡泊秋光的情景。这里的“约斋”指的是约斋叟,即杨慎的朋友张约斋。通过这一描写,展现了约斋叟淡泊名利、追求简朴生活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向往。

第二句“占定浣花溪作号,天予花溪栖托”,进一步描绘了约斋叟在浣花溪边的居所,以及他在这里的惬意生活。这里用“花溪”指代浣花溪,表示约斋叟选择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地点作为居所。通过这一描述,展现了约斋叟在大自然中的自在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视。

第三句“愚谷非愚,老莱未老,请赋闲居乐”,继续延续了前两句的意境,描绘了约斋叟在愚谷和老莱的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场景。这里的“愚谷”和“老莱”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是不拘于世俗束缚,追求自然的生活;另一种则是坚守传统礼仪,表现出谦逊有礼的品质。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尊重。

第四句“阿稽阿段,为花先补篱落”,进一步描绘了约斋叟在愚谷和老莱生活中的细节。这里的“阿稽”和“阿段”分别代表了两位朋友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愚谷和老莱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场景。同时,也将他们的行为与自然景观相联系,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第五句“同是汐社中人,嫦娥耐寡,秋色谁斟酌”,则转入了新的意境。这里的“汐社”指的是文人雅集之地,而“嫦娥耐寡”则暗含了作者对孤独生活的感慨。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在寂寞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必要性。

第六句“早晚栟榈刊合集,头白论功书幕”,则转向了对学问事业的追求。这里的“栟榈”指的是一种木材,用于制作家具等物品。而“头白论功书幕”则暗示了作者在学术上的努力和成就。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传承和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小玉司香,牟珠入梦,将砚安岩壑”,则是对生活琐事的描绘。这里的“小玉司香”指的是女子负责管理家中香气,而“牟珠入梦”则意味着女子的柔情似水、温柔贤淑。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女性角色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和谐家庭的向往。

【译文】
约斋守约,借小园消受、秋光淡泊。占定浣花溪作号,天予花溪栖托。愚谷非愚,老莱未老,请赋闲居乐。阿稽阿段,为花先补篱落。
同是汐社中人,嫦娥耐寡,秋色谁斟酌。早晚栟榈刊合集,头白论功书幕。小玉司香,牟珠入梦,将砚安岩壑。青山浮白,不知门外蜗角。

【注释】

  1. 约斋:约斋叟,杨慎的朋友张约斋(1489年-1526年),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音乐家、园林艺术家。
  2. 浣花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古时候称为濯锦江,因濯锦坊而得名。
  3. 花溪:此处指成都附近的浣花溪地区,杨慎曾居住在此处,并自号花溪居士。
  4. 愚谷:指杨慎的家乡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因其地势低洼且多雨,故称“愚谷”。
  5. 老莱:指杨慎的老师王世贞的住所——老莱山,王世贞曾任明朝内阁首辅,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老莱”。
  6. 阿稽:指杨慎的好友张约斋(张四科)。
  7. 牟珠:指杨慎的好友张四科的妻子李氏(又名李牟珠)。
  8. 小玉:指杨慎的友人张四科的妻子李氏(又名李小玉)。
  9. 岩壑:指深山幽谷之中的岩石。
  10. 蜗角:指蜗牛的触角,常用来比喻微小的事物或微不足道的烦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