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劫回春,罡风渡海,安然中垒馀生。苦尽仍甘,思量竟死何名。蓝桥不换神仙骨,笑求浆、微戏云英。惜惺惺、元自多情,偏似无情。
平时共命迦陵。怕真埋锸下,苦劝刘伶。噩梦何堪,误书虽适犹惊。菊花留得渊明在,似仓庚、疗妒无灵。乞卿卿、还为髯兮,储就双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来判断正误,同时,要仔细辨认选项中是否有用词不当、混淆概念、搭配不当、逻辑混乱等问题。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易错字词和熟语。
本首诗是辛弃疾在《水调歌头》中的一首,其中“庆春泽”为作者自度曲名。从全篇来看,这是一首以咏叹词牌为载体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悲愤的词作。词人通过咏叹古今兴替、人生苦乐来表达自己的抱负与理想。
“香劫回春,罡风渡海,安然中垒余生。”起二句化用典故,将苏轼《水龙吟》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并入此词,以写词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苦尽还甘,思量竟死何名?”“苦尽还甘”,承上启下,既写出了词人的豁达乐观,又表明了其壮志难酬的无奈。
“蓝桥不换神仙骨,笑求浆、微戏云英。”“蓝桥”典出《汉武故事》,指唐李肇《独异志》:“唐天宝初,有道士蓝采和者,好吹笙弄笛,善鼓琴,常跨驴子一头,携一破瓢,日游都市,索观者,闻其歌声曰:’蓝田生玉,时人不识真贵;河中生金,世人才识其珍。’“后遂以“蓝桥”代称神仙。这里指词人虽处人间而心向仙界,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
“惜惺惺、元自多情,偏似无情。”这一句是说,虽然我心怀多情,可却像那无情之人一样。
“平时共命迦陵。怕真埋锸下,苦劝刘伶。”“共命”“埋锸下”等词语都出自《庄子·大宗师》。刘伶,字伯伦,相传尧舜时代的人,曾因酒醉而逃入深山之中,最后不知所终。“刘伶醉酒”成为后世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用来喻指那些不拘礼法、放纵任性的人。“苦劝刘伶”即是指辛弃疾以古人自勉自励,表达了他对世俗的鄙夷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噩梦何堪,误书虽适犹惊。”梦中惊醒,心中充满惊恐不安。
“菊花留得渊明在,似仓庚、疗妒无灵。”“仓庚”,指黄莺。“仓庚无灵”即是指黄莺无灵,比喻没有效果或没有用。“菊”指陶渊明,陶渊明爱菊成癖,他的诗中有“采菊东篱下”之句。这里指诗人希望陶渊明能在现实中有所作为。
“乞卿卿、还为髯兮,储就双罂。”“卿卿”是对对方的敬称,“髯”指胡须。“双罂”指酒器。“储就双罂”即是指储存两瓶美酒。
【答案】
庆春泽
香劫回春,罡风渡海,安然中垒馀生。苦尽仍甘,思量竟死何名。蓝桥不换神仙骨,笑求浆、微戏云英。惜惺惺、元自多情,偏似无情。
平时共命迦陵。怕真埋锸下,苦劝刘伶。噩梦何堪,误书虽适犹惊。菊花留得渊明在,似仓庚、疗妒无灵。乞卿卿、还为髯兮,储就双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