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注释】1. 悬岩千尺:指石头城地势险要,高耸入云。2. 欧(ōu)刀:即“钩”刀,一种兵器。3. 吴斧:即“吴钩”,一种宝剑。4. 王浚楼船:三国时,王浚率楼船进攻东吴,大败而归。5. 旌麾:指挥旗帜。6. 铁索:古桥上系船的绳索,因名。7. 六朝:指南北朝时期相继建立于此的六个朝代,包括刘宋、萧梁、南齐、北齐、陈、北魏。8.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9. 山色苍凉:形容山景显得苍老、凄凉。10. 潮打空城脚:潮水拍打石头城城墙脚下。
【译文】石头城高耸入云,用欧刀吴斧砍削而成,它像万里长城一样雄伟壮观。千里金城,回环曲折,滚滚洪涛从江面上奔涌而来。当年王浚率领楼船,旌旗直指南方,乘着顺风,何曾停泊?船头燃起炬火,等闲烧断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江面烟雨蒙蒙,无数征鸿掠过天空。叫尽了六朝兴废的事,也叫断了孝陵殿阁的声音。山峰苍老、凄凉,江流狂暴,潮水拍打着空城的脚跟。数声渔笛传来,芦花随风飘荡。
【赏析】此词为怀古之作,上片描写石头城的雄奇险要。下片则抒发对六朝兴废和沧桑巨变的感慨。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首句写城之高大,二句写城之险峻。“千尺”“吴斧”均以夸张手法写出城之高大险峻。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两句写城之壮阔,“金城”喻指石头城,“洪涛”指长江。这两句既写出城之大,更写出江之宽,表现了作者对石头城的赞叹之情。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王浚”代指晋王司马睿。晋元帝建都于石头城,这里指晋将王浚率楼船进攻东吴。“旌麾直指”意为指挥旗指向前方,指晋王司马睿亲自率军攻伐东吴。“风利何曾泊”意为顺风航行,没有停歇。这几句描绘出晋王司马睿亲率大军攻打东吴的情景。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铁索”是船只上联结船身和船尾的绳索,用来控制船只在河流中航行的。“等闲”意为轻易。这几句描述晋王司马睿的军队乘着顺风,轻松地烧断了连接船与船尾部的绳索,使船只能够自由航行,顺利地攻占了石头城。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而今”指现在。“征鸿”指远行的鸿雁。这几句描写季节的变化,从春天到秋天,天气变得多雾,大雁飞过江面。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又暗含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六朝”指的是自东吴至陈的六个朝代的历史。“孝陵”是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这几句描述了这些历史事件被一一诉说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历史的感慨和惋惜之情。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这几句描写了石头城周围的山川景色以及江流的湍急和潮水的猛烈冲击。这几句不仅展现了石头城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对石头城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芦花风起作作。”最后一句描写了江边渔夫吹响的笛声和飘落的芦花。这一细节描绘出了宁静的江边景色和渔民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