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注释】

  1. 辘辘:车轮转动声。转转:回旋,回荡。繁华旧梦:指往日的繁华盛事。转归何处:又回到什么地方呢?
  2. 青山围故国:用“青山”比喻国家和民族。
  3. 菜圃:菜园,菜地。
  4. 拾橡:拾取橡木皮。瑶阶:玉砌台阶。打鱼宫沼:在皇宫附近的池塘里捕鱼。
  5. 铜瓶百丈:用铜瓶(古代的一种乐器)发出的哀音。历历如诉:形容声音清晰可闻。
  6. 过江咫尺迷楼:指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建造的迷楼。宇文化及:隋炀帝的宠臣宇文化及。韩擒虎:即韩擒虎,原是南陈的将军,后来成为唐初的名将。
  7. 井底胭脂:胭脂井里的水。联臂出: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出。
  8. 萧娘:指隋炀帝的妃子萧氏。清夜游词:指《清夜游曲》。后庭花曲:一种乐府歌曲。唱彻江关女:歌声唱到江关上,使那里的妇女流下眼泪。江关,指长江边的军事要塞,这里泛指边境上。
  9. 词场本色:诗词的创作本质。帝王家数然否:问自己当皇帝是不是应该做这件事。
    【赏析】
    本词为念奴娇体咏史之作。作者借古喻今,以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来警醒唐王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要珍惜眼前的大好江山。全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首三句写隋亡后的凄凉景象,意在引起读者的联想。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起笔三句,先从听觉写起,说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回荡,这声音像是在述说着过去的繁华故事。
    “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这一句承前启后,引出下文的主旨思想。
    “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只有”一词,表明了作者对隋亡后的萧条景色的感慨。
    “拾橡”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萧条景象。拾橡、打鱼都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活动,而“黄叶西风菜圃”(指隋末农民起义军在长安城外的农田上收割稻谷的情景),则暗示了隋朝的灭亡。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这两句是对前面的进一步补充,用铜瓶发出的哀音,来表现隋亡之后人们的心情。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以下几句,是说隋炀帝在江都建立迷楼,而宇文化及则是隋炀帝的宠臣,后来成为唐初的名将。
    “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以下几句,是说隋炀帝的妃子萧氏被宇文化及所杀,而她死后,胭脂井里的水也流出,流到了江关一带。
    这几句中,“井底胭脂”四字最见作者的匠心。胭脂井的水,本是红色的,但经过多年的沉积,已经变成了黑色。这黑色的水流出以后,又与江边的泥土混合在一起,所以颜色又变黑了。这四字既写出了胭脂井的特点,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而“联臂出”三个字更是神来之笔,既表现了胭脂井的水与江关女子的密切关系,也暗示了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的暴政有关。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议论:“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清夜”,即清静的夜晚;“游词”,即民间流传的歌曲;“后庭花曲”,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采莲赋》等乐曲;“唱彻”,是说这些曲子流传得很广。这里,作者用“唱彻”二字,既是对上述曲子的传播情况作一概括,也是对整个隋朝的灭亡作出总结。
    此词是咏古讽今之作,通过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告诫唐代帝王不要重蹈覆辙。全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