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昔御仪鸾殿,曾以宰官三召见。
画栋珠帘霭御香,金床玉几开宫扇。
明年西幸万人哀,桂观蜚廉委劫灰。
虏骑乱穿驿道走,汉宫重见柏梁灾。
白头宫监逢人说,庚子灾年秋七月。
六龙一去万马来,柏灵旧帅称魁桀。
红巾蚁附端郡王,擅杀德使董福祥。
愤兵入城恣淫掠,董逃不获池鱼殃。
瓦酋入据仪鸾座,凤城十家九家破。
武夫好色胜贪财,桂殿清秋少眠卧。
闻道平康有丽人,能操德语工德文。
状元紫诰曾相假,英后殊施并写真。
柏灵当日人争看,依稀记得芙蓉面。
隔越蓬山十二年,琼华岛畔邀相见。
隔水疑通银汉槎,催妆还用天山箭。
彩云此际泥秋衾,云雨巫山何处寻?
忽报将军亲折简,自来花下问青禽。
徐娘虽老犹风致,巧换西妆称人意。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
【注释】
纳兰:即纳兰性德。御仪鸾殿:皇帝的仪鸾殿。宰官:指官员。三召见:三次召见。画栋珠帘:装饰华丽的宫室。金床玉几:精美的家具。开宫扇:打开宫扇。万人哀:成千上万人的哀悼。桂观蜚廉:指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飞廉,传说中能飞的猛兽,这里比喻张献忠。汉宫:皇宫。柏梁灾:指隋炀帝时,因宫殿失火,被烧得只剩下了柏木柱,后人称这种建筑为“柏梁”。白头宫监:年老的宫女。庚子:指公元1660年(清康熙十九年)。六龙:指皇帝的车驾。万马来:无数马匹前来迎接。柏灵:指张献忠。旧帅:指李自成。红巾蚁附:指义军士兵像蚂蚁一样蜂拥而至。端郡王:指杨秀岩。擅杀:擅自杀害。德使董福祥:指清朝大臣董鄂妃之兄董福祥。愤兵入城恣淫掠:指义军入京城后,任意抢劫。青禽:青色羽毛的鸟。徐娘:指陈圆圆。巧换西妆:指她改变装束,打扮成男人的模样。百环螺髻满簪花:形容她的发髻上插满了鲜花,犹如一顶华丽的花冠。鲛绡:一种丝织品,这里指女子的衣裙。
【赏析】
《后彩云曲》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写陈圆圆的一生,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沧桑巨变和人民遭受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陈圆圆的深深怀念之情。全词以“彩云”为引子,从“彩云”、“云雨巫山”、“彩云此际”,写到“闻道平康”,再到“隔水疑通银汉槎”,最后写到“忽报将军亲折简”,情节跌宕起伏,感情变化多端,语言优美流畅。
这首词通过描写陈圆圆的一生,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沧桑巨变和人民遭受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陈圆圆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纳兰昔御仪鸾殿”,回忆当年纳兰性德曾三次被召见的情景。接着写陈圆圆的美丽动人,以及她与张献忠、李自成等历史人物的关系,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间部分,词人通过描绘陈圆圆的美貌和她与各种历史人物的关系,展现了她一生的辉煌与悲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巨大变迁。词人用“彩云”作为引子,从“彩云”、“云雨巫山”、“彩云此际”,写到“闻道平康”,再到“隔水疑通银汉槎”,最后写到“忽报将军亲折简”,情节跌宕起伏,感情变化多端,语言优美流畅。整篇词充满了对陈圆圆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结尾部分,词人以“忽报将军亲折简”作结,表达了他对陈圆圆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动荡不安的一种隐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革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民的深深同情。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其情感表达的真挚和细腻,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独特理解,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