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面深钤印,香心半作灰。刺桐花下绣帘垂。总把闲愁付我,欢喜恰归谁。
日晏才梳髻,春深懒画眉。从花开日到花飞。道是无情,不合寄当归。
道是仲春归也,因甚负蔷薇。

诗词原文:

蜡面深钤印,香心半作灰。刺桐花下绣帘垂。总把闲愁付我,欢喜恰归谁。日晏才梳髻,春深懒画眉。从花开日到花飞。道是无情,不合寄当归。 道是仲春归也,因甚负蔷薇。

词的赏析:

这首《喝火令》是南宋词人林逋所作,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对春天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蜡面深钤印”描绘了一幅细腻的画面,“香心半作灰”则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消逝。整首词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在春天里的忧愁和孤独感,以及对自然和生命循环的深深感慨。

  1. “蜡面深钤印”:此句用“蜡面深钤印”形容花朵的美丽和脆弱,暗指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同时,“蜡面”一词也带有一丝冷峻,突显了词人对生命力的深刻感悟。

  2. “香心半作灰”:此处“香心半作灰”形象地描述了花卉凋零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新生命的开始。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3. “绣帘下垂”:这里的“绣帘下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词人似乎在享受这一份静谧,但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

  4. “付我闲愁”:通过“付我闲愁”这一表达,词人将内心的忧愁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状态。这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的一种释放,也可能暗示了对外界环境的某种期待或回应。

  5. “欢喜恰归谁”:这句词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未来归宿的不确定感。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度。

  6. “花开日到花飞”:此句通过对“花开”与“花飞”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自然的规律性,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7. “道是无情”:此处“道是无情”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即世间万物似乎都是冷漠的,没有感情。然而,这种冷漠的背后可能是词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8. “不合寄当归”:此句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即有些事物不应该被赋予特定的功能。这种观点体现了词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9. “仲春归也”:此处“仲春归也”指的是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是对生命季节更替的感慨。这种感慨不仅仅是对春天本身的描述,更是对生命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这首《喝火令》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词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超然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