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吞弱肉理难论,风送蛟龙入海门。
投笔从戎犹未晚,问君何故忍人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意象、诗句内容、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此诗是作者看到吴佩孚在故乡蛰居时有感而发,所以首先要抓住诗歌的意象来赏析;然后再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其表现手法,最后再分析诗人的情感。
“强吞弱肉理难论”,这是说,强者吞并弱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理”字是关键词,指道理、事理。“强”“弱”是对立的关系,“吞”“噬”是动作关系,“吞食”指吞噬。“吞食者”指强者。“强吞弱”与“弱肉”相对,是客观事实,“难论”即无法议论。
“风送蛟龙入海门”,这里用“风送”比喻形势的发展。“蛟龙”比喻吴佩孚,“海门”比喻中国。“入海门”比喻进入中国大地。
“投笔从戎犹未晚”,意思是:放下文房四宝去参军还不算太晚。“投笔”比喻弃文就武。“从戎”指参军,从军。“戎”指军队。
“问君何故忍人侵,”意思是:请问你为何忍心侵略他人?“问君”指代吴佩孚,“何故忍人侵”是疑问句。
这首诗中“强吞弱”、“吞食者”是客观事实,“难论”是无奈的心情,“风送”是形势的发展,“蛟龙”是比喻吴佩孚,“海门”是中国,“投笔从戎”是吴佩孚放弃文职生活转而从事军事生涯的表现。最后两句是质问吴佩孚,问他为什么要侵略别人。
【答案】
译文:
强者吞并弱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已经成了天下人都知道的道理。如今,强者吴佩孚却要吞食弱小的民族。
我不禁想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不怕被人唾骂吗?
赏析:“强吞弱”与“弱肉”相对,是客观事实,“难论”即无法议论。
“风送”喻形势的发展,“蛟龙”比喻吴佩孚,“海门”比喻中国。“投笔从戎”指放下文房四宝去参军,从军。
“问君何故忍人侵,”意思是:请问你为何忍心侵略他人?“问君”指代吴佩孚,“何故忍人侵”是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