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岂必便鞍马,上将何妨解佩刀。
汉高犒师忧灞上,屈瑕举趾狃蒲骚。
千金裘敝吾将老,两石弓开客自豪。
擒纵应须筹策定,莫烦西顾圣心劳。
书生
书生岂必便鞍马,上将何妨解佩刀。
汉高犒师忧灞上,屈瑕举趾狃蒲骚。
千金裘敝吾将老,两石弓开客自豪。
擒纵应须筹策定,莫烦西顾圣心劳。
注释:1. 书生:文人学者。2. 岂必便鞍马:不一定非要骑马。3. 上将:指古代的将领或将军。4. 解佩刀:卸下佩刀。5. 汉高:指汉朝的皇帝刘邦。6. 灞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是古长安通往关中的交通要道。7. 屈瑕:指楚国的将领屈匄。8. 蒲骚: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南,是黄河中游地区的重要城市。9. 千金裘:珍贵的皮衣。10. 两石弓:用两石(约40斤)重的弓。11. 擒纵:指用兵的策略和技巧。12. 筹策定:根据情况制定策略。13. 西顾:向西看,这里指皇帝。14. 劳:烦恼、忧虑。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态度和对和平的追求。他认为文人学者不必非要骑马,而将领也不必要解除武器。他希望汉高祖刘邦能在灞上为军队准备食物,而不要让楚将屈匄在蒲骚炫耀武力。他还表示愿意放弃昂贵的皮衣,换上朴素的两石弓,以显示自己的自豪。他认为用兵的策略和技巧应该根据情况灵活应对,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胜利或者满足个人的虚荣心。最后,他表示自己并不需要皇帝的关心和烦恼,只要能够保持国家的安宁和稳定就好。总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感和对和平的向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展示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