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伏虎后,无虎亦无僧。
古雪看人迹,明星是佛镫。
乌呼千涧月,猿啸万年藤。
一榻峨峰下,心知最上乘。

宿伏虎寺

山中和尚在伏虎之后,无虎亦无和尚。

古时雪覆盖着人迹,星光照耀的是佛的灯笼。

唉!千涧月色如水,猿猴的啸声传遍万年藤。

我独坐石床在峨峰之下,知道这是最高的修行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经过伏虎寺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绘了寺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诗的第一句“山僧伏虎后,无虎亦无僧。”描绘了寺庙中的和尚和老虎的关系。在寺庙中,和尚们会驯服老虎,使之成为寺庙的一部分。这里的“伏虎”指的是驯服老虎,而“无虎亦无僧”则表明没有老虎也就没有和尚。这反映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也表现了和尚们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第二句“古雪看人迹,明星是佛灯。”描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这里的“古雪”指的是古老的雪,而“人迹”则是人们留下的痕迹。“明星是佛灯”则暗示了寺庙中星星的光芒如同佛陀的灯火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灵。这两句话共同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寺庙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感。

第三句“乌呼千涧月,猿啸万年藤。”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这里的“乌呼”是感叹词,表示惊叹。“千涧月”指的是千条溪流上的月光,而“万年藤”则是指生长千年的藤蔓。这两句话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幽深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秘境之中。

最后一句“一榻峨峰下,心知最上乘。”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一榻”指的是一张床,象征着诗人的休息之地。“峨峰”则是指高高的山峰,这里比喻为佛法的最高境界。“最上乘”则表示诗人对于修行的最高追求。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追求和对最高境界的向往。

《宿伏虎寺》这首诗通过对寺庙、自然景观以及修行境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