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河桥,绿围裙带无人主。绣鞯行处。踏碎梨花雨。
目送春山,南浦烟光暮。牵春去。柔肠无数。苏小门前路。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酥”、“小楼连苑”、“凤栖梧”。双调一百零三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平韵。

帘外河桥:帘外有座河桥,绿裙般的柳条环绕着,没有人来过。

无人主:没有人主持。

绣鞯(jiān)行处:绣着花的马鞍走的地方。鞯是马鞍的意思,这里指代坐骑。

踏碎梨花雨:踏碎了飘落如雪的梨花。

南浦:泛指渡口。

苏小:春秋时吴国女子,姓施氏,名罗敷,曾为越王勾践侍臣,后被夫家休弃,逃至此地。后人以“苏堤”借指西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的是春日里一个女子送别爱人去江南的情景;全词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清丽自然。

“帘外河桥,绿围裙带无人主。”首联写送别的场景。“帘外”,点明送别之地。“河桥”,即水路桥梁,此处借指渡口。“绿围裙带”,形容柳树环绕成环状,如同女子束起裙带。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也写出了送别的时间是在春天。“无人主”,意思是没有主人。因为此时正值春天,柳树刚刚长出新芽,尚未成荫,所以没有主人来打理这些柳树。这里的“无人主”既写出了柳树刚刚长出的嫩芽还没有完全长满,又写出了春天还没有结束。

“绣鞯行处,踏碎梨花雨。”这两句描写男子骑马离去的情景。男子骑马走过,马蹄踏碎了满地的梨花。“绣鞯”,指马鞍上绣有花纹的马具,这里借指男子骑在马上。“行处”,指的是马行走的地方。“踏碎梨花雨”形象地描绘了马儿奔跑的速度很快,把满地的梨花都踩碎了,就像踏碎了一场春雨一样。这里的“踏碎”一词,既写出了马儿奔跑的速度很快,又写出了梨花被踩碎的场景。

“目送春山,南浦烟光暮。”这两句描写女子目送男子离去的情景。看到男子离去之后,她目送远去的背影,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暗。“南浦”,指江南的水边。这两句写出了女子看到男子离去后的惆怅之情,也写出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场景。

“牵春去。柔肠无数,苏小门前路。”最后两句描写女子目送男子离去后,心中充满惆怅之情,想要抓住春天的尾巴,但却发现春天已经走到了尽头,只剩下了无尽的思念和惆怅。这两句既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她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细腻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送别恋人的女子的形象,让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和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