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问生涯。消受帘前绕砌花。应是天公费裁剪,秋纱。碧绿芭蕉映著他。
春事纵繁华。□到秋深均转加。擎露海棠娇欲语,欹斜。欲乞名师画著他。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词,描写的是对芭蕉和海棠树的观察与感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
首先看第一句“何必问生涯”,这里的“生涯”指的是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道路。而作者在这里却提出“何必问生涯”的问题,似乎在质疑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这种反问的方式让人不禁思考起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追求。
第二句“消受帘前绕砌花”则是对前一句的回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的欣赏。这里的“消受”是指能够品味、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而“绕砌花”则是指围绕在栏杆旁的花朵,它们的存在让周围的环境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句“应是天公费裁剪”,这里的“天公”指的就是自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之能。作者认为那些环绕在栏杆旁的花朵,就像是天公精心裁剪出的美丽图案,充满了艺术感。这种比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四句“秋纱碧绿芭蕉映著他”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面。这里的“秋纱”,指的是秋天的窗帘,而“芭蕉”则是夏天常见的植物。作者用“映著他”来形容两者的关系,仿佛芭蕉也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第五句“春事纵繁华”则转入到了春天的景象。这里的“春事”指的是春天的美景和活力,而“繁华”则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虽然春天的景象非常美好,但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期待着秋天的到来。
第六句“□到秋深均转加”,这里的“□”应该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表达秋天到来时,所有的美好都会变得更加浓烈的意思。而“转加”则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感觉会更加强烈。
最后两句“擎露海棠娇欲语,欹斜”和“欲乞名师画著他”则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海棠描绘成具有情感和语言的能力。这里的“擎露”指的是海棠刚刚接受过露水滋润的样子,而“欲乞名师画著他”则表明希望有人能够画出这样美丽的画面,以供后人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芭蕉和海棠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