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室,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诗句及翻译:
-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 诗句解读:在宣德年间,皇宫里还流行着捕捉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百姓征收。这种蟋蟀不是来自西方。有一个华阴县的县官为了讨好上司,献上了一头蟋蟀,并让它与别的蟋蟀比赛,赢了之后便要求常常供给。这个县官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当地的里正。市井中的游侠们抓到好蟋蟀后都养起来,标价很高,成为珍贵的物品。里胥们狡猾,利用这个机会向老百姓征税,每次只收取一只蟋蟀,就使得几户人家破产。
-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 诗句解读:有一个名叫成名的人,从事儿童行业很长时间没有卖出去。因为他性格迂腐笨拙,于是被狡猾的官吏诬告为里正,千方百计也摆脱不掉。不到一年,他的微薄的产业就被耗尽了。正好遇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向百姓征收税款,又无法赔偿,非常郁闷甚至想要自杀。
-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 诗句解读:妻子说:“这样活着又有什么好处呢?还不如自己去搜寻蟋蟀,也许还有一线机会。”成名同意了。他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去,天黑再回来,提着竹筒和铜丝笼子,在破败的墙头和杂草堆里寻找,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收获。后来虽然捉到了几只蟋蟀,但都是又小又弱,不符合要求,官员的惩罚也越来越严格。一个多月过去了,他被打了一百棍子,两条大腿之间脓血淋漓,连蟋蟀都抓不住,只能躺在床上转动身体,只想一死了之。
-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室,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 诗句解读:这时村里来了一位驼背的巫婆,能用神来卜算吉凶。成名的妻子带着钱财过去询问。看到红衣女子白胡子老者挤满了门户。进入屋里后,里面挂起帘子,帘外摆放着香炉。询问者点上香炉烧香祷告,巫师在旁边望着空中代替祈祷,嘴唇蠕动发出声音,不知道说什么词句,大家一个个挺直身子仔细聆听。过了一会儿,帘子晃动了一下,一张纸片扔了下来。捡起来看,不是文字而是图画,里面有宫殿楼阁之类的图样,后面是小山下面,有许多奇怪的石头横七竖八地躺着,荆棘密布,青麻头伏在那里。旁边一只蛤蟆像要跳舞一样。看了半天仍然不明白。然而看到这只蟋蟀藏在心里,把它折叠收藏起来带回给成名看。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成名在科举考试失败后的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残酷性和腐败性。诗中通过成名、妻子、巫师等角色的言行,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焦虑和绝望。同时,通过对蟋蟀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