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一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促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第四卷。该文讲述了一个村中的少年爱好捕虫,他养了一只名为“蟹壳青”的蟋蟀,每日与孩子们比赛,无一不胜。少年想以此获利,但无人愿意购买,于是来到蟋蟀收藏者成的地方,看到成所藏蟋蟀后掩口大笑。少年将自己的蟋蟀也放入笼子中,成见状后感到惭愧,不敢与之较量。少年坚持要与成进行比赛,考虑最终无法利用,不如博得一笑,因此将两只蟋蟀一同放入大盆中。小蟋蟀一动不动,如木鸡一般。少年又大笑不止。多次拨弄后,蟋蟀突然大怒,奋力攻击,发出声音。不久,蟋蟀跃起并伸长其须,直扑对手。少年大惊,命令停止战斗。蟋蟀翘然而鸣,似乎在告诉主人。成大喜。正一起欣赏时,一鸡飞来啄食,成吓得站住了。幸好鸡没有啄中,蟋蟀跃起有尺许远。鸡继续追赶,蟋蟀已被啄在爪子下。成急忙不知所措,顿足变色。这时只见鸡伸颈摆扑,成一看,蟋蟀已停在鸡冠上,力不能去。成更加欣喜若狂,将蟋蟀置于笼中。

【译文】
村里有个喜欢捕鸟的人,训练出一只蟋蟀,自己取名为”蟹壳青”,每日与他的子弟们比赛,没有不取胜的.他想把它当做赚钱的手段,但价格定得太高,也卖不出去.于是径直找到蟋蟀的主人成,看成了什么情况,掩口大笑,因为自己的蟋蟀已经放在笼子里.成看见蟋蟀,羞愧难耐,不敢与它较量.少年坚持要把蟋蟀和成比赛,考虑最终不能使用,不如博得一笑,所以两只蟋蟀都放进一个大盆里.小蟋蟀一动也不动,像木鸡一样.少年又大笑不已.多次拨动后,蟋蟀突然大怒,奋力攻击,发出声音.很快,蟋蟀跃起并伸出长长的触须,直扑对手.少年非常害怕,命令停止战斗.蟋蟀翘然鸣叫,似乎在告诉主人.成大喜.正一起欣赏时,一只鸡飞来啄食,成被吓到站住了.幸好鸡没有啄中,蟋蟀跃起有尺许远.鸡继续追赶,蟋蟀已被啄在爪子下.成急忙不知所措,顿足变色.这时只见鸡伸颈摆扑,成一看蟋蟀已停在鸡冠上,力不能去.成更加欣喜若狂,将蟋蟀置于笼中.

【赏析】
本文通过描述少年对“蟹壳青”的喜爱与执着以及与成之间的斗蟋经历,揭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和欲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这种执着行为的嘲讽和批判。文章情节生动,语言幽默诙谐,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风情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