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瞩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踯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注释】

  1.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反复思考,难道是教我去打猎虫子的地方吗?
  2. 细瞩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仔细观察那景色,和村子东边的大佛阁非常相似。
  3. 乃强起扶杖:于是勉强站起来,拄着拐杖。
  4. 执图诣寺后:拿着地图走到寺庙后面。
  5. 有古陵蔚起:有一个古老的墓地高耸而起。
  6.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沿着墓地走着,发现有蹲卧的石头一片一片的。
  7. 俨然类画:看起来就像是一幅画。
  8.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于是在蒿草丛中静静地倾听,像在寻找针尖一样。
  9. 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我全神贯注地去听去观察,一点声音也没有。
  10.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冥思苦想没有找到,一只癞蛤蟆突然跳走了。
  11. 急逐趁之,蟆入草间:急忙追赶,蛤蟆跳进了草丛。
  12.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蹑手蹑脚地追寻,发现有虫子藏在荆棘下面。
  13. 遽扑之,入石穴中:突然扑过去,进入石洞。
  14.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用尖草戳它,却不出来;用水灌进去,这才出来,非常矫健。
  15. 遂而得之(捉到):最后抓到了它。
  16. 审视:仔细观察。
  17. 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巨大的身躯,长长的尾巴,青色的颈部和金色的翅膀。
  18.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非常高兴,把它带回家,全家都来庆祝。
  19.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也不及这个。
  20. 土于盆而养之:把土放在盆里养它。
  21. 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用螃蟹和栗子做成食物,精心呵护,等到期限到了,用来抵偿官府的罪责。
  22. 儿惧,啼告母:小孩害怕,哭着告诉了他母亲。
  23.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他母亲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大骂道:“业根,是你死的时候到了!你的父亲回来,肯定要和你算账!”小孩哭着跑了出去。
    【赏析】
    《促织》是一篇描写捕杀促织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捕杀过程中的紧张、惊险和最终的失望,以及捕杀后的反思和自责等情节的叙述,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农民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同时也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聩和腐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文章开篇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出了主人公对促织的喜爱,以及对捕杀它的好奇和期待,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也为后文的追捕和失败埋下伏笔。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主人公在寺庙后追逐促织的过程,以及主人公在抓捕过程中的种种努力和挫折,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

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不仅未能成功捕获促织,反而失去了心爱的动物,这一结果让人感到既震惊又遗憾。文章通过主人公的失败和失落,表达了对封建社会残酷压榨人民的强烈谴责,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同时,主人公的失败也让读者深思,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命运往往被权力和利益所操控,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整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练有力,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通过对捕杀促织过程的细致描绘,作品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