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
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
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袁随园君墓志铭》是清代文学家姚鼐于嘉庆三年(1798年)为袁枚所创作的一篇墓志铭。这篇作品不仅是对袁枚一生行迹的记录,更是对其政绩、品德和才学的评价及性格刻画。以下是对该文的逐句释义:
开篇:诗以“君始出”开始,描述了袁枚刚担任溧水县官时的情景,以及他在任上的表现。
事迹概述:文中通过匿名访问当地百姓的方式,得知袁枚在江宁任职期间的公正廉洁和政绩显著。
评价与赞誉:姚鼐在诗中赞扬了袁枚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品质,并称其为“大好官”。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袁枚政绩的认可和对其人品的高度评价。
家庭背景:袁枚在江宁有一个儿子,但夫人王氏无子,便抚养从父弟树子通的儿子为嗣子。后来,他的侧室钟氏又生了一个儿子迟。此外,还有两个孙子:初和禧。
墓葬与纪念:袁枚在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去世,享年八十二岁。他的夫人王氏无子,由从父弟树子通的儿子承继。后来,他的母亲钟氏也去世。在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他的遗骨被安葬在小仓山墓左。
结语:姚鼐为袁枚撰写了铭文,追忆了他的一生经历和文学成就,赞扬了他杰出的文学才华及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品质,并选取具体事例来着意于性格刻画。
《袁随园君墓志铭》不仅记录了袁枚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他的个性特点和对社会的贡献。通过对这篇墓志铭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袁枚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