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晚津亭鸣鼓,雁惊南浦。霜螯在手酒盈樽,休更问沙场苦。

青史几番今古。绘成愁谱。两条桦烛四条弦,恁消得廉纤雨。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名为《一落索 · 重九后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对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一落索 · 重九后雨
日晚津亭鸣鼓,雁惊南浦。霜螯在手酒盈樽,休更问沙场苦。
青史几番今古。绘成愁谱。两条桦烛四条弦,恁消得廉纤雨。

译文:
日已西斜的时候,我独自站在津亭中,听到远处传来的鼓声。大雁惊起向南飞去,我手中拿着一只蟹螯(一种甲壳类水产品),举杯饮酒直到酒杯都斟满为止。不要问我战场上的痛苦,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历史书页翻了几页,记载着无数的兴衰成败,就像一幅幅忧愁的画卷。两条燃烧的蜡烛,四根琴弦被弹奏到尽,你却能够忍受这细雨绵绵的天气。

注释:

  1. 津亭:古代设在河流、湖泊等渡口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2. 晚:傍晚时分。
  3. 雁惊南浦:大雁因秋雨而惊慌地向南方飞去的景象。
  4. 霜螯:即“蟹螯”,指用蟹足烹制的美味螃蟹。
  5. 沙场:泛指战场。
  6. 青史:指历史的书册或记录,这里特指史书。
  7. 廉纤雨:细小而连绵不断的雨。
  8. 两条桦烛四条弦:形容音乐演奏时所用的乐器和音律的复杂与多样。桦烛,一种用桦木制成的火把;两条桦烛,可能指的是两种不同的乐器;四条弦,可能指的是多种乐器同时奏响。

赏析:
这首诗是李清照对自己过往经历的一种回顾和抒发。诗中流露出她对于战争和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于过去的回忆。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雨天的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哀愁。同时,她也通过对历史书籍的描述和对乐器的比喻,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忧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文人词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