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馀。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馀始愈。后年馀,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诗句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译文
李超,字魁吾,是淄川西边的普通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偶然有一个僧人来乞食,李超就大吃特吃地供养了他。僧人非常感激,于是说:“我是少林寺出身的。我有一门小技艺,可以教给你。”李超很高兴,把僧人请到客店里,给他很好的待遇,天天跟着学艺。三个月后,僧人传授的技艺他掌握得相当熟练,感到非常高兴。僧人问道:“你进步了吗?”李超回答说:“进步了很多。老师教的东西,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僧人笑着,让李超试着展示他的技艺。李超就解开衣服,用手做出猿猴跳跃、鸟儿落地的动作,腾空而起,在场上来回奔跑。僧人又笑着说:“你已经很厉害了。你已经掌握了我教的全部技艺。”李超高兴地同意了,两人各伸出手臂做势势。接着双方互相支撑格拒,李超不时踩到僧人的漏洞;僧人忽然一脚飞踢出去,李超已经仰面倒跌了一丈多远。僧人拍着手掌说:“你还没有完全掌握我的技艺。”李超把脚放在地上,感到非常惭愧并请教如何练习。又过了几天,僧人离开了。
注释
- 李超:主人公,名字为“李超”,字“魁吾”。
- 豪爽:性格直率、大方,善于交友。
- 好施:乐于帮助别人,慷慨解囊。
- 僧:即少林寺的一位僧人。
- 托钵:佛教僧人行乞。
- 饱啖之:僧人吃了李超的食物。
- 少林:指少林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 薄技:浅陋的技能、技艺。
- 相授:教授或传授。
- 益乎?:意思是进步了多少?
- 益矣:意味着进步很多。
- 所尽能之:全部掌握了老师所教的技艺。
- 文弱:形容身材瘦弱、力量不足。
- 怯:害怕、胆怯。
- 憨和尚:对禅宗僧人的一种尊称,表示尊敬。
- 下风:比喻处于劣势或不如对方。
- 再四:再三请求。
- 尼:尼姑,佛教中的女性修行者。
- 易之:认为对方很容易对付。
- 孟浪迕客:轻率冒犯客人,没有礼貌。
- 幸先以我名告之:希望你事先告诉我你的师父是谁。
- 股已断矣:大腿已经断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李超学习武术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向高人学习,最终成为武艺高强之人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武术的重视以及人们对于强者的追求。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