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这首诗来自《聊斋志异·卷一·种梨》,描述了一位乡人因贪婪而导致的悲剧。让我们逐句解读并赏析。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译文:刚开始的时候,一个道士正在作法,而乡人也在人群中围观,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注释:初:开始的时候。道士:指施展法术的人。作法:施行法术。乡人:指当地的老百姓。引颈注目:伸长脖子,睁大眼睛注视。竞:竟然。忘:忘记了。
赏析:此句通过描写乡人对道士法术的关注,反映了他们对于未知事物好奇心的强烈。

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译文:道士离开后,才开始注意到车里的梨已经空空如也了。这时才明白刚才被吹散的东西,都是自己身上的东西。又仔细一看车上有一个箭靶不见了,原来是新近削断的。心中愤怒不已。急忙追查踪迹。转过墙角,发现那个被砍断的靶子丢在了围墙下面,才知道原来被砍伐的梨树正是自己的东西。
注释:即:就。表散:分散、飘落。适:恰好,正好赶上。适所表散:正好被吹散了。所:代词,代指刚才的梨。方悟:才明白。适所:刚刚好。适所:刚刚好被吹散或飘落的地方。所:代词,代指梨。遗矢:箭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把箭射出去”。遗矢:把箭射出去。遗矢:比喻被砍掉的靶子。遗矢:比喻被砍掉的靶子。遗:丢失了。
赏析:这一句揭示了乡人在贪婪驱使下的心理活动,以及他因一时冲动而做出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伤害。

心大愤恨。急迹之。
译文:心中非常愤怒,急忙追寻踪迹。
注释:大:非常、很。愤恨:生气、愤怒。急:急忙。迹之:追寻。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乡人的愤怒和急躁的心情,以及他为了挽回损失而急切行动的态度。

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译文:转过墙角后,发现被砍断的箭靶丢在了围墙下面,这才知道自己刚才砍伐的梨树正是自己的东西。
注释:则:就。弃垣下:被丢弃在墙下面。始知:才得知。所伐:刚才砍伐的。伐:砍伐。
赏析:最后一句话揭示了乡人意识到错误并及时纠正的结果。这也提醒我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小失大。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译文:异史氏说:「乡人愚昧而糊涂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笑。每次看到那些自称富有的乡人,向好朋友借钱度日时都会发火,而且还会算计着这些钱够几天用的。有时别人劝他帮助一个人度过难关或者给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吃饭时,他又会发怒,还会计算着这是几个人的饭食。到了沉迷赌博的时候,他会毫不吝啬地花费所有的钱财;当生命面临威胁时,他甚至来不及考虑如何赎回自己的性命。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实在是不值得大惊小怪。」
注释:异史氏: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叫鬼谷子的智者,他善于观察人的性格和命运,因此被称为“异史氏”,也就是不同寻常的智者。蠢尔乡人:愚蠢而又自大的乡人。尔:你。蠢:愚蠢。又: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赏析:这一句是对乡人愚蠢行为的总结和批评。它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的行为,不要因为一时的欲望而忽视了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也强调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