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注释】
湘帘:指湖南一带的帘子。离披翠影:指芭蕉叶上露珠映照出来的绿色影子。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意思是说,在微风习习的夜晚,她常常站在窗下吹着裙子上的露水,伴着春天的慵懒。掩映绣床金缕:指的是她那华丽的绣被和绣床上金色的丝线相映成趣。芳心一束浑难展:意思是说,她的芳心如同一束无法展开的花一样。清泪裹、隔年愁聚:形容她眼中的泪水像包裹着的清泪一样凝聚,一年又一年的忧愁汇聚成河。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意思是说她在深夜里听着雨滴落在空荡荡的台阶上的声音,醒来的时候却找不到任何可以依凭的东西。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意思是说,秋天的到来使得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寂寞,而雨点声声地敲打着她的心弦,让人的心情难以平静。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意思是说,被子上覆盖着淡淡的香气,她喝下的酒已经让她整个人都清醒了。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意思是说,西风吹过庭院,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但是还有那么多的绿荫依然屹立在那里。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意思是说,她想起了曾经和她一起摘取露水的那个人,他写过许多让人心痛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以芭蕉为题,通过描写芭蕉叶上的露珠,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过去恋情的追忆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首句“疏影 · 芭蕉”起笔即点出所咏之物——芭蕉。芭蕉叶上有露水,作者将这一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使人如临其境。“湘帘卷处”,点明时间地点。这里的湘帘,并非特指某处的帘子,而是泛指湖南一带的帘子。“甚离披翠影”,写出芭蕉叶上的露珠犹如翡翠般晶莹剔透,摇曳生姿。“绕檐遮住”,形象地描绘出了芭蕉叶与檐角相互交错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幅天然画卷。接着,作者通过对“小立吹裙”和“掩映绣床金缕”的描写,将女主人公的形象勾勒出来。她似乎在欣赏着窗外的风景,同时也在回味着往日的欢愉时光。
好景不长,美好的回忆往往伴随着痛苦的回忆。接下来的句子“芳心一束浑难展”,则揭示了女主人公心中的苦闷。她的芳心如同一束无法展开的花一样,既美丽又哀伤。“清泪裹、隔年愁聚”,更是将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眼中的泪水像是被包裹着的清泪一样,一年又一年的忧愁汇聚成了一条条河流。“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描绘了女主人公在深夜里听着雨点敲打着空荡荡的台阶上的情景,醒来之后却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这里的“空阶雨滴”象征着她心中的痛苦和孤独,而“梦回无据”则暗示了她无法摆脱过去的阴影。
尽管女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悲伤,但是“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这句话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秋天的到来使得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寂寞,而雨点声声地敲打着她的心弦,让人的心情难以平静。这里的“声声点点”形象地描绘出了秋雨的淅沥之声,而“助人难绪”则暗示了这种声音对于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冲击。
最后两句“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被子上覆盖着淡淡的香气,她喝下的酒已经让她整个人都清醒了。西风吹过庭院,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但是还有那么多的绿荫依然屹立在那里。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隐喻。她似乎在感叹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同时也在感慨自己曾经的爱情已经随风而去。而“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则是对她心中那位曾经的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玉人”是指她心中的理想情人,而“断肠句”则暗示了那段爱情的刻骨铭心。
这首词通过描写芭蕉叶上的露珠,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过去恋情的追忆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词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使得整首词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同时,通过对芭蕉、雨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