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煨甲鱼】
将甲鱼白煮,去骨拆碎,用鸡汤、秋油、酒煨汤二碗,收至一碗,起锅,用葱、椒、姜末糁之。吴竹屿制之最佳。微用纤,才得汤腻。
【全壳甲鱼】
山东杨参将家,制甲鱼去首尾,取肉及裙,加作料煨好,仍以原壳覆之。每宴客,一客之前以小盘献一甲鱼。见者悚然,犹虑其动。惜未传其法。
【鳝丝羹】
鳝鱼煮半熟,划丝去骨,加酒、秋油煨之,微用纤粉,用真金菜、冬瓜、长葱为羹。南京厨者辄制鳝为炭,殊不可解。
【炒鳝】
拆鳝丝炒之,略焦,如炒肉鸡之法,不可用水。
【段鳝】
切鳝以寸为段,照煨鳗法煨之,或先用油炙,使坚,再以冬瓜、鲜笋、香蕈作配,微用酱水,重用姜汁。
【虾圆】
虾圆照鱼圆法。鸡汤煨之,干炒亦可。大概捶虾时不宜过细,恐失真味。鱼圆亦然。或竟剥夺虾肉以紫菜拌之,亦佳。
诗句:
随园食单·水族无鳞单
译文: 《随园食单》中关于水族无鳞类动物的处理。
注释:
- 随园食单:清代袁枚所著,是一本关于烹饪的书籍。
- 汤煨甲鱼:用鸡汤、秋油和酒来煨制的甲鱼汤,最后收汁至一碗,并用葱、椒、姜末调味。
- 吴竹屿制之最佳:吴竹屿是制作此道菜肴的高手。
- 微用纤,才得汤腻:细微地使用纤粉,才能获得浓郁的汤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道传统中式菜肴——汤煨甲鱼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处理到烹煮,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作者对于美食制作的细致和对原材料的尊重。诗中提及的调料如鸡汤、秋油、酒等都是传统烹饪中常用的食材,而纤粉的使用则是为了增加汤的浓郁度。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厨师对于烹饪技艺的追求和对食物味道的严格把控。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一道菜的制作过程,也反映了古代饮食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