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入秦庭,荆卿无良谋。
击筑高渐离,仅等舞阳俦。
秦皇刺不中,金台遂荒丘。
吁嗟匹夫勇,何以报大仇。
彝门老侯生,决策重以周。
却兵救赵国,信陵名千秋。
至今大梁坟,古树风飕飕。
侠客须读书,知勇吾所求。
【解析】
“匕首入秦庭,荆卿无良谋。击筑高渐离,仅等舞阳俦”:这两句诗意思是:匕首已经插入了秦王的宫殿,荆轲却没有高明的计策。击打筑的正是高渐离,只不过他只能和荆轲一同等待时机而已。译文为:匕首已经刺入了秦宫,但是荆轲没有好计谋。击筑的是高渐离啊,他也只能像荆轲那样等待机会罢了。
“秦皇刺不中,金台遂荒丘。吁嗟匹夫勇,何以报大仇。”:这两句诗意思是:秦皇被荆轲刺伤却没死,反而把秦王朝变成了一片废墟。唉!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又凭什么来报那亡国的深仇大恨呢?译文为:秦始皇被荆轲刺伤但未死,秦国反而成了一片废墟。唉!一个普通人,又怎么能够报仇呢?
“彝门老侯生,决策重以周。却兵救赵国,信陵名千古”。:这两句诗意思是:当年在咸阳城边有个老人叫侯嬴,出谋划策,帮助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来,晋文公重耳在魏国受到困迫之时,派他的大臣介之推去请求援兵。于是,介之推就从晋国跑到卫国,最终死在卫国。而晋文公重耳回国后,为了报答介之推的恩情,封他的儿子为上卿,并让他掌管都城禁卫军。译文为:当年在咸阳城边有个老人叫侯嬴,出谋划策,帮助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来,晋文公重耳在魏国受到困迫之时,派他的大臣介之推去请求援兵。于是,介之推就从晋国跑到卫国,最终死在卫国。而晋文公重耳回国后,为了报答介之推的恩情,封他的儿子为上卿,并让他掌管都城禁卫军。
“至今大梁坟,古树风飕飕。侠客须读书,知勇吾所求”。:这两句诗意思是:直到今天大梁城边的坟墓依然矗立着,古老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着。侠客们必须读书,才能懂得勇气。译文为:直到今天大梁城边的坟墓依然矗立着,古老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着。侠客们必须读书,才能懂得勇气。
【赏析】
此诗前四句叙事明志,后四句议论抒情。全诗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英勇行为的理解。
第一联“匕首入秦庭,荆卿无良谋”,写荆轲刺秦王未果的史实。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常常用“图穷匕首见,始皇死而燕国灭”来歌颂他的壮举。但诗人并没有简单地歌颂这一壮举,而是指出,由于缺乏高超的谋略,荆轲的刺杀行动失败了。
第二联“击筑高渐离,仅等舞阳俦”,写荆轲失败后高渐离的悲愤。击筑是战国时的一种弹弦乐器。高渐离是楚国人,善击筑,曾与鲁仲连、聂政一起为赵孝成王刺杀秦王,但最后因行刺失败而自杀。高渐离和聂政都是荆轲的朋友。诗人在这里用“击筑”和“舞阳俦”两个典故来比喻他们的悲壮遭遇,表现了他们壮志难酬的英雄气概和悲愤不平的心情。
第三联“秦皇刺不中,金台遂荒丘”,写秦王的暴虐和秦朝的灭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功高于古人,便自称为“始皇帝”,还下令在各地修筑豪华的宫殿,并在咸阳建造了巨大的阿房宫。这些建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最后导致了秦朝的覆灭。诗人在这里借讽喻秦二世的昏庸无能和秦朝的迅速灭亡来抒发自己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第四联“吁嗟匹夫勇,何以报大仇”,抒写了诗人对普通民众的同情和对他们的赞赏。诗中写道:“吁嗟匹夫勇,何以报大仇?”意思是说:那些平凡的普通民众,又有什么本事来报仇呢?其实,这里的“匹夫”并不是指普通的老百姓,而是指那些有勇气、有胆识的人。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诗人要特别地加以赞扬和歌颂。
第五联“彝门老侯生,决策重以周”,写晋文公重耳的贤明和爱国精神。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他在流亡途中得到了秦国的帮助,才得以复国。当晋军回到晋国时,晋文公重耳为了报答秦国的恩德,亲自到秦国去拜谢秦国国君。这时秦国国君正坐在高高的台阶上,晋文公重耳向他行完礼后,又恭敬地向秦国国君请教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秦国国君回答他说:“晋国是个大国,应该以礼待人,不要过于苛求百姓。”这就是成语“礼贤下士”的由来。后来,晋文公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地将晋国变成了强国。
第六联“却兵救赵国,信陵名千古”,写信陵君的智勇双全,以及他的崇高品德。信陵君名叫无忌(一作魏无忌),他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君主。当时秦国想吞并其他国家,威胁着诸侯各国的安全。为了保卫国家的利益和维护诸侯国家的尊严,各国的君主都不得不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这时魏国的一位公子——信陵君就挺身而出,他主动请缨前去攻打秦国。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善于用人。他手下有很多谋臣猛将,如毛遂、李牧等。在信陵君的带领下,魏国终于战胜了秦国。战后,为了表彰信陵君的功劳,各国的君主们都称赞他是一个英雄豪杰,他的名字也因此传颂千古。
最后一联“至今大梁坟,古树风飕飕”,写大梁城的荒凉景象。大梁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所在之地。如今,虽然大梁城的遗迹依然存在,但曾经的辉煌早已荡然无存。只有那棵苍劲的老树还在那里伫立着,它的枝干依旧挺拔,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往事。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它既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英勇行为的理解和赞美。同时,它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