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畴缺登眺,佳时兴不空。
危庙滹水阳,秋赛传琳宫。
九客狎乡俗,驾言畅寂衷。
稼收田野扩,缕堤亘长虹。
过桥隘车马,高坞老树雄。
士女竞盘旋,拾级登道通。
顾瞻牖栏外,贾贩庞以充。
秋色西南来,飒然故山风。
菊花阔不见,落帽醉谁同。
白帝阅吾久,似讶常飘蓬。
断流清可见,人面羞丹枫。
夕霞满归幰,凭轼歌鸿蒙。

【译文】

秋天的田野辽阔,登高远眺心旷神怡;美好的时光令人愉悦,但并非虚度光阴。盘古庙建在滹水之阳,秋季祭祀纪念神仙;九位宾客亲近乡俗,畅谈心中寂寞之情。丰收的麦田辽阔无边,堤坝长虹横卧天际。过桥车辆行人如织,高坡老树郁然挺拔。士女争相盘旋而上,拾级登道直通山顶。环顾窗外,贾贩络绎不绝,充盈于街巷之间。秋色从西南方向涌来,飒爽的西风拂面而过。菊花盛开却难见踪影,落帽狂饮谁与共醉?白帝城久经战乱,似乎惊讶于我飘泊不定。清流断崖清晰可见,丹枫映日羞颜欲滴。傍晚霞光满天,凭倚车轩高歌天地。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游历山西时所作。

首联写登高所见:原野广阔无垠,举目可望,秋意浓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颔联点出“盘古庙”,即指晋王祠。此句写庙宇在滹水之阳,秋祭时人们纷纷前往。

颈联写游览情况,“九客”指诗人和随行的几位宾客。这两句写游览过程中所见:庄稼丰收,田野扩展,堤岸修长如虹,车马行人如梭。

此诗描写的是杜甫在山西期间游览盘古庙的情况。全诗以“游”字为线索,写山、水、花、草、树木、鸟兽等景物,以及游历盘古庙时的情态。前六句写游赏盘古庙途中所见,七至八句写登临盘古庙后所见,最后四句写在盘古庙中所见。

诗的前三联都是写景。“秋色西南来,飒然故山风”二句是说秋色从西边刮来了,使故山的风也凉爽起来了。“菊花阔不见,落帽醉谁同。”是写秋天菊花开了,可是没有见到一朵花,只好用酒来浇愁。

后三联写盘古庙的景色和游人的心情。诗人登上盘古庙的高楼,放眼望去,只见一片开阔的原野,远处有一座座高耸的山峰,山下有条条纵横的河流,河上有几座长长的桥梁。他看到过桥的车马来往不断,山上的松柏长得又高又壮实。这时,他又看到一群群男女争先恐后地向山顶攀登。诗人看到这么多的人竞相攀登,就感到十分惊奇,好像他们都是些不知疲倦的游子,而自己却像一只随风飘荡的蓬草。

“夕霞满归幰”,写傍晚时分,夕阳把天边的云彩染成了红色,映红了车驾的帷幔。“凭轼歌鸿蒙”,写诗人倚靠在车子上高声歌唱着,唱的是那苍莽的天空。

此诗前六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诗中所写景物虽多,但却不是并列的,而是错综交织在一起。如“秋色西南来”“落帽醉谁同”一句,既写眼前之景,又有对过去岁月的回忆;“秋色西南来”一句还含有作者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感慨;最后两句写诗人登山所见的晚霞和歌声,既有眼前的美景,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总之,此诗所表现的情感复杂多样,但又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对盘古庙及其周围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从而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